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必讀經典06(1 / 2)

5.《國家與革命》——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係統闡述

必讀理由

我國當前的主要任務之一是經濟建設,搞好和諧社會。但我們不能忘記曆史,不能忘記中國共產黨是如何獲得執政地位的,不能忽視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還麵臨著種種問題。本書是馬列著作中關於國家與法學的經典著作,在指導俄國十月革命和蘇維埃政權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中國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也產生過重要影響,特別是對中國的土地革命和解放戰爭,對新中國成立後的政權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曾反複閱讀此書。

列寧——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者

見《列寧專題文集》篇。

油畫:列寧

深度解讀

列寧於1916年8月至9月寫成了《國家與革命》,副標題為《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的學說與無產階級在革命中的任務》。

1918年出版單行本。中譯文載於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列寧全集》第二十五卷。

1917年,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時機已日趨成熟,迫切需要向群眾宣傳無產階級應當怎樣對待資產階級國家、無產階級革命應當走什麼道路、革命勝利後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等重大問題;而這一問題卻被資產階級、第二國際機會主義弄得混亂不堪。無論在理論方麵或政治實踐方麵,澄清這個問題都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於是,列寧寫了《國家與革命》,在書中係統闡明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國家問題上的基本理論,論證了無產階級革命必須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原理,並且通過自己的革命實踐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大大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國家與革命》是列寧關於國家和法學方麵的最重要的著作。《國家與革命》是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與法的學說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在這部著作中,列寧不僅清除了機會主義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歪曲,而且進一步發展了這個學說,並且用俄國革命的經驗加以豐富,使它成為指導無產階級革命鬥爭和政權建設的普遍規律。

本書共分6章:第一章,階級社會和國家;第二章,國家與革命,1848-1851年的經驗;第三章,國家與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的經驗、馬克思的分析;第四章,續前,恩格斯的補充說明;第五章,國家消亡的經濟基礎;第六章,馬克思主義被機會主義者庸俗化了。

本書集中講了四個問題:國家的本質問題,無產階級專政問題,國家消亡的經濟基礎,對機會主義的駁斥。原來還要寫一章,專講俄國1905年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的經驗,但沒有寫成。該書不僅恢複了被第二國際機會主義歪曲了的曆史唯物主義和國家學說,而且以無產階級專政問題為中心,創造性地係統地發揮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是對曆史唯物主義的一個重大發展。

德國和國際工人運動理論家,第二國際機會主義派別領袖卡爾?考茨基(1854-1938年)。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一書中對他的觀點進行了批判。

在《國家與革命》中,列寧重點強調並重申了馬克思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偉大學說,分析了馬克思關於無產階級專政學說的發展過程。他這樣寫道:從向著共產主義發展的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非經過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不可,而這個時期的國家隻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

列寧又提出:一個階級專政,不僅一般階級社會需要,不僅推翻資產階級的無產階級需要,而且,從資本主義過渡到“無階級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整個曆史時期都需要,隻有了解這一點的人,才算領會了馬克思國家學說的實質。

列寧曾經在《國家與革命》中這樣描寫資產階級專政的實質:“馬克思所運用到國家和社會主義革命問題上的階級鬥爭學說,必然要歸結於承認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無產階級專政,即不與任何人分掌而直接憑借群眾武裝力量的政權。為要實現推倒資產階級,就隻有使無產階級變為統治階級,變為能夠鎮壓資產階級所必然進行的拚命反抗,並能夠組織一切被剝削勞動群眾來建設新經濟製度的這樣的統治階級,才能夠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