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手投足,風生水起,嗬呼吐納,氣貫周身。
中華武術,源自人類攻擊自衛本能,但又遠不隻是拳腳打鬥的野蠻比拚,千百年來,一脈傳承的拳械套路,功法理論,浩若煙海,多得難以數清。
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每一個動作,都需要調動周身每一根神經努力去感受,每一個武術門派都有著一段傳奇曲折的曆史。
縱觀世界各個民族和國家,還沒有哪一種傳統搏擊技巧具有如此豐富的技術理論體係,也沒有哪一種搏擊術具有中華武術這樣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
但是,當一個初習武藝者,麵對博大精深的武術時,常會有高山仰止,不得其門而入之感。
於是傳說中的武林秘籍就成為進身武林的不二法門。
習武秘籍,也就是人們俗稱的武術功法及兵器演練圖譜,它是設錄中華武功發展曆史的珍貴資料。
許多人的習武夢想,就是從這些神秘的古書開始的。
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刀槍劍戟,矛戈殳鐧......奇門兵器數不勝數,每一樣兵器都有著獨到之處。
景歲,是一個習武狂人,從小就對武術癡迷,對奇門兵器愛不釋手,刀槍棍棒等都有所涉及,他是在看到武俠文學中的傳奇武功,影視作品中找到了對武術的熱愛,之後毫不猶豫的走了武術這條道路。
武俠文學影視作品描寫的傳奇武功,早已充斥了人們的想象,九陰真經、葵花寶典、獨孤九劍、降龍十八掌、等等神奇功法,無一不在衝擊景歲的習武熱情。
但是,數十年的習武經曆卻是讓景歲一歎,“哎!我曾經為了習武放棄了所有,兄弟、家人、愛人,到頭來,卻是一場空啊!”
景歲十分後悔啊,他所向往的武俠世界完全脫離了他的想象,他常常問自己,傳說中真正的神奇功法是否存在,那些飛來飛去的掌法劍法無不讓他神往。
景歲翻看著手裏的一本發黃的古書,這本書破爛不堪,仿佛再稍微用一點力就會碎裂開來。
景歲小心翼翼的翻開手裏的書籍,這是他在一處不知名的古墓裏挖掘出來的。
當時啊,景歲激動壞了,由於對武學的癡迷,他共學習了很多種拳法腿法以及很多種兵器,他的確是一個習武的好材料,學習起來非常容易上手,而且呀,他學習時間短,要不了多少時間就能夠熟練運用,甚至在極短的時間超越哪些所謂的武學大師,常常讓人是目瞪口呆。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數十年的習武經曆讓他是無比的失望,那些所謂的輕功,不過是一些對巧力的熟練運用以及長時間的鍛煉,效果倒是有,不過啊,攀上六七米的院牆已經算是很不錯了,要想真正的飛來飛去,不過是幻想罷了。
但是啊!景歲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這不是轉行了,做了一名考古人員,想從那些墳墓中去得到自己夢寐以求的傳奇功法。
皇天不負有心人啊!兩年前,他跟著考古隊在雲南一處古遺跡之中得到了一本不知道什麼年代的古書,這呢,是一本獸皮書,上麵的文字古老得無法考證,景歲在上麵感應到了一絲細微的波動,瞞著所有人,偷偷地將其帶了出來。
但當他將這本書上的文字抄下來,拿到古文字研究室的時候卻得到一個讓他無法理解的答案。
這本書上的文字啊!沒有人見過,沒有人能夠翻譯,更是有人說他是故意在玩弄他們,對此!景歲是欲哭無淚,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書上麵的文字仿佛沒有在曆史中出現過一樣,沒有人能夠將它翻譯出來。
隨後景歲又拜訪了許多老學者,得到的答案一致,翻譯不出來,這應該不屬於文字,是一種神秘的符號也說不定。
景歲那是大感失望,原以為找到了傳說中的絕世奇功,沒想到沒有人能夠讀懂,這讓他對自己的夢想更加半信半疑。
從材質來看呢,這應該是一本羊皮做的古書,但讓景歲奇怪的是,經過漫長的歲月洗禮,一本羊皮書應該早已腐壞,可是手中的古書雖然破爛,但也算是完整,因為上麵的文字,或者說是符號,沒有缺失部分,被完完整整的保留了下來。
合上手中的厚厚的古老書籍,景歲盤坐在地上,雙眼緊閉,他在打坐,思索一些武學上的問題。
“武術的本質是攻擊,這是人類的天性,為了獲得食物,保護自己,攻防能力是必須的,這也是武術的源頭,但是,本能還不是武術,隻有當本能變為自覺,人們開始有意識地強化自己的攻擊技能時,武術才開始萌芽。”景歲無意識的小聲念叨。
他曾在黃帝內經中看到過這樣一段話,讓他震驚不已,書上說,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景歲對書中的上古時期充滿了向往,當中所說充滿了無盡的迷霧,讓人遐思。
“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這是說,在上古時期呢,有洞悉天地變化,煉養精氣,可長生不朽的人,這話說出去,沒有什麼可信度,多半沒有人能夠相信。
景歲對於當中的介紹可謂是癡迷,現在的武學,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意守丹田,形象的說就是用丹田呼吸,能培養元氣,調整情緒,對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但是中華武學中的氣並不隻是呼吸,還有,氣、穴位,經絡。有形的氣,在呼吸,聽得到,看得見。無形的氣,則需要一點想象力,人們常說的,意守丹田,用丹田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