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會做這種傻事,變成可憐的傻子呢?
答案隻有一個——我們沒有學會“生活在完全獨立的今天裏”。隻有清楚地活在今天,不虛度每一個“當下”,並重視生活的樂趣,日子才會過得有滋有味,才會過得精彩紛呈。
生活中,許多人的煩惱都來自於莫名其妙的憂慮:為昨天的逝去惋惜,為尚未誕生的明天發愁,而恰恰就忘了今天,忘了要生活在“完全獨立的今天”。事實上,我們沒必要為明天擔憂,唯一可以為明天而做的事就是今天要集中自己所有的智慧和熱忱,把今天過得有滋有味,豐富多彩。
我們可以為明天著想,甚至是小心地考慮、計劃,但是,絕不可擔憂。
在某公司的聯歡會上,李明、趙傑、朱冬等舉著酒杯,圍坐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時下一些最熱門的話題。細心的李明卻發現肖鳴獨自坐在一個角落裏,麵色陰沉地對著窗外發呆。
李明便端著酒杯走了過去,向肖鳴招呼道:“夥計,麵對如此良辰美酒,你不痛飲高歌,竟然在這裏獨自發呆,難道有什麼心事嗎?”
“哦,不,我沒有心事。”肖鳴低聲說。
“難道今晚有誰和你過不去?”
“沒有,大家都很友好。”
“那你為什麼不和大家一起歡度這美好時刻呢?”
“我沒心情,因為我擔心待會兒回家的路上會塞車。”
“可是,享受此刻的生活,遠比擔心下一刻重要得多啊!”李明說完,拉著肖鳴進了舞池。
學會享受此刻的生活,是我們每個人必須上的一課!可悲的是,我們許多人總是在推遲我們的快樂——就像肖鳴一樣。隻有充分享受現在,生命才不會在無謂的擔憂中白白度過。
享受此刻的生活,就是享受你正在做的、而不是即將做的事情。從憂愁、煩惱裏走出來,學會欣賞和熱愛已經擁有的生活,你就會感到無與倫比的快樂和滿足。
今天才是我們最值得珍惜的一天,是我們真正能把握的時間。隻有清楚地“活在今天”,不虛度每一個“當下”,明天才能無怨無悔。
不要寄希望於明天
巴爾紮克是位多產的作家。他的時間是一分一秒也不虛度的。一次,巴爾紮克太累了,對一個朋友說:“我睡一會兒,你l小時後叫醒我。”1個小時過去了,朋友實在不忍心叫醒他。巴爾紮克醒來後,發現超過了l小時,幾乎是暴跳如雷地對朋友說:“為什麼不叫醒我,耽誤了我多少時間啊!”朋友不高興地說,“你這麼累了,該好好休息一天,有事情明天不能做嗎?”巴爾紮克大怒:“我明天還有別的事情呢!”
人人都期盼著擁有一個美好的明天。尤其是當我們因今天的經曆而充滿懊喪的時候,明天總是最好的心靈醫療師,明天總是使我們重新振作起來的靈藥。明天意味著新的機遇、新的成長、新的希望……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可以把事事都拖到明天去辦。那樣會使你的許多計劃落空,辦事效率低下,白白浪費大量寶貴時間,也易增加思想負擔,招致別人不滿。
而且,如果明日複明日,當幾十年的風霜等閑白了少年頭的時候,你就會突然明白自己的一生還沒來得及做什麼。然而這個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即使再鼓足幹勁也隻能落個“夕陽無限好”。而這,恰恰是人生最大的悲劇。
不要把事情拖到明天,因為那樣會貽誤戰機。1814年3月31日,沙皇亞曆山大率領俄軍和各國反法聯軍進入巴黎,拿破侖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爾巴島。
1815年3月17日,拿破侖東山再起,進入巴黎,重組資產階級政府。英、俄、奧和普魯士等國派出重兵,圍攻巴黎。6月15日、16日2天,拿破侖突破普魯士12萬大軍的陣地,並打敗英國軍隊,推進到比利時邊境。
但是在這個緊要關頭,6月17日,拿破侖卻讓法軍休息了一天,18日才開始進攻固守在滑鐵盧的英軍。結果,給了英軍構築工事的時間。就這樣,在18日的決戰中,英軍工事起了重要作用,拿破侖在滑鐵盧一戰慘敗,帶著一萬殘兵逃回巴黎。
6月22日,在強大的國際武裝幹涉下,拿破侖第二次被迫退位,囚禁在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上,1821年因病死去。試想,如果拿破侖6月17日不讓士兵休息,而是乘勝前進,那麼曆史就極有可能改寫了。把事情拖到明天,經常會有意想不到的麻煩,而且,明天也總會有明天的事情。
不要事事都寄希望於明天,如果那樣的話,人生將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