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情緒害了你88(1 / 2)

認識自己並接納自己 心底無私天地寬

有的人遇到一點點委屈或很小的得失便斤斤計較、耿耿於懷;有的學生聽到老師或家長一兩句批評的話就接受不了,甚至痛哭流涕;有的人對學習、生活中一點小小的失誤就認為是莫大的失敗、挫折,長時間寢食不安;有的人人際交往麵窄,追求少數朋友間的“哥們義氣”,隻同與自己一致或不超過自己的人交往,容不下那些與自己意見有分歧或比自己強的人。

狹隘的產生同家庭中不良因素的影響有很大關係。父母狹隘的心胸,為人處世的方法,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對子女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些子女狹隘的性格完全是父母性格的翻版。另外,優越的生活環境、溺愛的教育方法往往易形成子女任性、驕傲、利己主義等性格特點,自然受點委屈便耿耿於懷,對“異己”分子不肯容納與接受。尤其是一些年輕人,閱曆淺、經驗少,遇到問題後容易把事情想得過於困難、複雜,加之對自己的能力估計不足,對事情感到無能為力,因而容易緊張、焦慮,放心不下。

狹隘的人,不僅生活在一個狹窄的圈子裏,而且知識麵也往往非常狹窄。因此,開闊的視野很重要。如多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參觀一些偉人、名人紀念館,聽英雄人物事跡報告會等,這能使你在親身經曆中感悟很多人生道理。豐富業餘文化生活,參加多種多樣的文娛、體育活動,拓寬興趣範圍,使自己時刻感受到生活、學習中的新鮮刺激,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陶冶性情,從而在健康向上的氛圍中增強精神寄托,消除心理壓力。

狹隘的人,其心胸、氣量、見識等都局限在一個狹小範圍內,不寬廣、不宏大。受情緒、認識等影響,這種人會產生一些盲動的行為,甚至會導致難以預料的後果。因此,應多與人接觸,使自己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從而積累經驗,從中明白許多對與錯的道理。

與人相處應熱情、直率,善於團結互助,融“小我”於“大我”之中。交往的增多,可加深彼此的了解與溝通,更透徹地了解別人與自己,開闊心胸。

一個人活在世上,就要充分挖掘生命的潛能,為自己、給別人留下點有價值的東西。一旦把眼光放在大事上,自己一時的得與失則算不上什麼,對整體、全局有利的人與事就都能容納與接受,使眼光從狹隘的個人圈子裏放出去。拋開“自我中心”,就不會遇事斤斤計較,“心底無私”才能“天地寬”。

人不但要學會記憶,而且要學會遺忘。遺忘,對痛苦是解脫,對疲憊是寬慰,對自我是一種升華。一個人如果把什麼都記得很清楚,大腦裏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記憶,那實在是很惱人的事,而且有害於身心健康。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人腦子特別好使,把什麼雞毛蒜皮、恩恩怨怨的事都記得一清二楚,對什麼事都斤斤計較,耿耿於懷,結果不但事業無成,還成了個病秧子;而另一些人則該記的記,該忘的忘,精力充沛,胸懷坦蕩,事業有成,身心健康。由此可見,遺忘不僅是一種風度,而且是一種重要的養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