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本性,不斷地完善自己115(1 / 1)

第十章 在愛情中,不斷地完善自己 失戀後要善待自己

請記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若心儀的人棄你而去,不必虐待自己,因為真愛你的人正等在前麵。

戀愛是幸福甜蜜的,失戀也會時有發生。它像一把鈍刀子,一點點吞噬著你的心,讓人異常痛苦。但千萬不要因此而虐待自己,相反更應該善待自己,合理地評價自我,愛情和生活。

麗萍與大鵬青梅竹馬,相戀多年,就在他們即將走進神聖的婚姻殿堂時,遠在深圳的大鵬突然提出分手,並告知他已另有所愛。心痛欲碎的麗萍幾乎要崩潰,終日神思恍惚,以淚洗麵,不能自拔……

殊不知天下之大,值得你愛的人多的是,何苦吊在一棵樹上。還要虐待自己,讓人又憐又恨。人們常說時間是治療感情創傷的良藥,所以失戀後你不必絕望,不必著急,痛苦會隨時間的流逝不知不覺地慢慢消散。當然,或許在憂鬱的某一天,心中還會隱隱地作痛,但畢竟最痛苦的時光已經過去了,一個嶄新的生活又呈現在你麵前了,你應該欣喜。

有的人失戀後得出這樣的結論:

(1) 天下沒有一個值得信任的男(女)人

(2) 都是我的錯

(3) 沒有了愛情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4) 他不要我,我也不讓他好過

而另一些人則得出了相反的結論:

(1)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

(2)他不愛我,別人會愛我。

(3)不愛我是他的失誤,愛別人是我的權利。

(4)人間自有愛情在。

(5)戀愛以前我也很快樂。

(6)在我失戀的同時,他也失戀了。

(7)“吃一塹,長一智”,下次選擇不會這麼失敗。

(8)當兩個在一起很痛苦時,應該理智地說聲“再見”。

(9)問題不一定都出在我身上。我不負人,問心無愧。

生活中,你千萬不可鑽牛角尖,自討苦吃。如果你自認為失戀就是致命的傷害,那誰也救不了你。但換個角度看問題,一切自會豁然開朗!

失戀者對傷害自己的人會本能地產生仇恨。

歌德在《少年維特之煩惱》中描寫了維特失戀時瘋狂已極的心情:“在我破碎的心中常有一個念頭瘋狂地糾纏不休——殺死你的丈夫!——殺死你!”“愛有多少,恨就有多少”。甚至有人會用毀滅自己來報複對方,企圖因此讓對方悔恨終身。許多人當初對待情人如“春天般的溫暖”,一旦自己的占有欲得不到滿足,就轉而如“秋風掃落葉”般無情地對待“敵人”!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即使對方確實在某些方麵對不起你,但殘酷的報複又能挽回早已消逝的愛情嗎?毀掉了別人,同樣毀掉了自己的畢生幸福!為一個不愛你的人付出這樣大的代價是否值得?

莎士比亞說:“當愛情的波濤被推翻後,我們應當友好地說一聲‘再見’!”你要是真正愛對方,就應當為對方著想,尊重對方的選擇。何況,“愛情不成友誼在”,愛一個人,如果得不到對方,那麼默默地把這份感情埋在心底,將其化作真誠的友誼吧!

在失戀者的眼中,曾經的她(他)自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西施。但是,如果你換一種眼光去搜尋、審視、比較,或許會驚訝於自己的發現!他(她)並非如你所想的那樣,那麼完美無缺。當你再一次墜入愛河時,驀然回首,也許會發現:“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鋼琴大師李斯特17歲的初戀失敗後痛苦異常,一病就是兩年,並發誓要進入修道院。後來他結識了女作家達古夫人,從新的愛情中得到了拯救。《理智與情感》中,瑪麗安娜失戀後悲痛欲絕,對母親說:“我世麵見得越多,越覺得我一輩子也見不到一個我會真心愛戀的男人。”她自我作踐,差一點送掉性命。但姐姐的榜樣,使她變得理智起來,用行動否定了她的“格言”,她發現自己屈從於新的情感,擔負起新的義務,把她的整顆心完全獻給了丈夫,過上了美滿幸福的生活。

愛情並非人生的全部內容。人不僅有愛與被愛的需要,還有更高層次的需要,那就是自我實現的需要!令你感興趣的事情或工作也是治療失戀的良藥。歌德正是根據失戀的親身體會,把失戀的痛苦升華為創造的動力,寫出了轟動一時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正所謂“禍兮福所倚”。把精力放到工作上,全身心的投入進去,你會驚喜地發現“我居然有這麼大潛力”。

不要因為失戀,而虐待自己,那是愚蠢人所為,沒有人能忍受虐待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