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作當做自己的使命 拖延害人害己
世界上最無能,最可憐的人,總是以抱怨別人來彌補自己的錯誤,總是怪別人的腳步太快。他們以拖延的血肉,拖延的靈魂,延毀那奮然開拓的前進勇士——隻怨他人的腳步太快!
成功的人,他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能迅速的下定決心,從來都不拖延,而且改變初衷的時候會慢慢來。而對於一個失敗的人則毫無例外,遇事遲疑不決、猶豫再三,就算是終於下了決心,也是推三阻四拖泥帶水,一點也不幹脆利落,而且又習於朝令夕改,一日數變。
一個容易犯錯誤的人,是因為他本身就特別害怕犯錯,遇到事情總是猶豫不決,猶豫不決是避免責任與犯錯的一種“方法”,它有一個謬誤的前提:不作決定,不會犯錯。希望做到至善至美的人,特別懼怕犯錯;他從沒犯過錯,一切事情都做得很完善,如果他對不起這幅完善的圖像,強勁的自我就會被擊得粉碎,因此,他認為作決定是生死攸關的事情。
這種人通常在處理問題上有兩種方法,一個方法是:避免做決定,或者拖延決定。另一個方法是:找一個現成的代罪羔羊。使用第二種方法的人會倉促地作決定,但他所作的決定大都不成熟,而且一定半途而廢。這種人所作的決定不會給他帶來困擾,因為他是完美的,任何情況下他都不會出紕漏,因此,何必考慮事實與結果?隻要自己相信那是別人的錯。要是他的決定出了錯,反正他還是同樣能保有他原來的假想。
很明顯,如果都按照這兩種方法處理問題,他們最終還是導致失敗,第一類型的人根本做不了事情,因為他一點也沒有行動。第二類型的人時常在衝動與考慮欠周的行動之間自尋麻煩,總而言之,采用“猶豫不決”的方法是毀滅你內心自我的原凶。
一份分析2500名嚐到敗績的男女的報告顯示了,遲疑不決幾乎高居31種失敗原因的榜首。
決心的反麵即是拖延,拖延是每一個人必須切實地征服的公敵。
該作決定的時候怎麼辦?要決定的事,簡單的如今天該穿什麼衣服,到哪兒吃午飯。慎重的,譬如要不要辭職等,你是不是既作決定,就按部就班接著下去?還是過分擔憂會有什麼後果?
由於恐懼自主,恐懼批評,恐懼改變,遲遲不能決定,而愈是猶豫就愈恐懼。人產生猶豫的緣故十之八九是因為有某種恐懼感。
為了怕別人笑,最最單純的事也可以反複思索數小時。能買那條紅緞的床罩嗎?下班後要不要去喝一杯?請人家吃飯該做牛肉還是茄子?要是做了牛肉,絕不會說我小氣。茄子好像太小家子氣,而且……
再者是恐懼別人把你定型為某一類的人。這種情形大致算是一種自我封閉的恐懼:自以為決定做一件事就表示其他的事你都不能做,一輩子隻限於一個範圍之內。例如,體育好的頭腦就不行;隻可能語文好或數學好,不可能兩者都好;或不可能同時喜歡古典音樂和搖滾樂。
頭腦好才氣的人多半有這種困擾。如有位書讀得不錯的女孩,不知道該學醫還是學聲樂,為了考慮好,就暫時做些雜工作,一做就是五年,仍決定不了。最後是讀了醫,但是,白白浪費了五年時間,如果讀醫或學聲樂,都該有點成績了。
恐懼、後悔、效率差都和缺乏決斷力有連帶關係。先耗了時間和精神去想該不該去這麼做,又要耗時間和精神去想要不要那樣做。心情整日被這些事壓得沉重了,人也變得鬱悶無趣。可能因為拿不定主意而愛聽別人的意見,依賴別人,久而久之,覺得別人都在找你的別扭,隨時等著挑你的毛病,以至於仇視他人。
你也許聽說過那匹可憐的毛驢的故事:
一匹毛驢幸運地得到了兩堆草料,然而幸運卻毀了這可憐的家夥,它站在兩堆草料中間,猶豫著不知先吃哪一堆才好,就這樣,守著近在嘴邊的食物,這匹毛驢活活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