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離不開朋友 人人都渴望被尊重
有位富翁十分有錢,但卻受不到旁人的尊重,他為此苦惱不已,每日尋思如何才能得到眾人的敬仰。
某天在街上散步時,他看到街邊一個衣衫襤襤的乞丐,心想機會來了,便在乞丐的破碗中丟下一枚亮晶晶的金幣。
誰知乞丐頭也不抬地仍是忙著捉虱子,富翁不由生氣:“你眼睛瞎了?沒看到我給你的是金幣嗎?”
乞丐仍是不看他一眼,答道:“給不給是你的事,不高興可以拿回去。”
富翁大怒,意氣用事起來,又丟了十個金幣在乞丐的碗中,心想他這次一定會趴著向自己道謝。卻不料乞丐仍是不理不睬。
富翁幾乎要跳了起來:“我給你十個金幣,你看清楚,我是有錢人,好歹你也尊重我一下,道個謝你都不會。”
乞丐懶洋洋地回答:“有錢是你的事,尊不尊重你則是我的事,這是強求不來的。”
富翁急了:“那麼,我將我的財產的一半送給你,能請你尊重我嗎?”
乞丐笑道:“我有了你一半的財產,咱倆就同樣有錢了,我為什麼要尊重你?”
富翁更急了:“我將全部財產都給你,怎麼樣?”
乞丐大笑:“你將財產都給我,那你就成了乞丐,而我成了富翁,我憑什麼來尊重你。”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生的追求在心理上是分為五個層次的,最低的層次是生理上的需求,如溫飽之類;再則是對安全的需求,如堅固的住所;第三是愛人與被愛的需求;第四是受到尊重的需求;最高的層次則是自我的實現。故事中的富翁有錢後,獲得別人的肯定與尊重,正符合馬斯洛學說所述人渴求受人尊重的天性。而乞丐的頑固,則更是清楚地點明了金錢與尊重在許多時候是難以畫上等號的。
一次,有位女士問她朋友道:“嗨!近來如何?”朋友回答:“好極了,你呢?”她說:“還好啦!”停頓了一會兒,她突然冒出一句:“說真的,大家都別扯謊了,到底你過得好不好?”
為什麼她會這麼說?難道朋友的答案有什麼破綻嗎?不然她怎會看出對方在撒謊?
因為,她是真的在聽她的朋友說話。
我們常問:“你到底‘聽進’了我說的話沒有?”就是在告訴對方:“不要隻單純地聽我說話,而是要體會到我內心的意思。”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意見能受到重視,也希望別人能體會我們的心境,要是沒能達到這些效果,我想是沒有人願意浪費唇舌的,尤其在麵對自己最在乎的人時,更是如此。
因此,要想能與人建立真摯的關係,就必須學會如何聆聽對方。
這聆聽不僅是聞其言,還要觀其行,察其色。許多人並不善於言詞,也有些人不願把話說得太白,寧願有所保留。因此僅從言語上,你是無法窺其真意的。這時候,就必須注意對方的神情、語氣,配合其說話內容,才能真正領會到他的意思。因為,言語容易掩飾,但舉止神情難於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