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阿青與印小雲(二)(1 / 3)

從前有座青靈山,青靈山上青靈廟,青靈廟裏一個老和尚帶著三個半小和尚。

為什麼是三個半呢?

前麵三個和尚,是光頭的和尚,而那半個和尚,卻是不光頭的和尚。

那個不光頭的“和尚”,便是八年前上了青靈山的小山。

彼年小小少年獨自一人尋找青靈山上青靈廟,隻為在佛陀麵前焚香念誦,求得父母安息家人平順,可他好不容易找到了那青靈廟後,青靈廟裏瘦巴巴的老和尚卻不願意替他剃度。

“小施主,剃度乃是剪去三千紅塵,了卻塵緣之意。可你命中塵緣未了,剃度不得,剃度不得啊。”

老和尚說了半天,小少年卻倔強地跪在四麵漏風的破廟裏,紅著眼眶,卻緊咬著牙。他就是想當個和尚,怎麼就這麼難呢?

躲在耳堂的三個小光頭排成一排,自牆後露出光溜溜的腦袋和圓溜溜的眼,一個個看著這陌生的小子心裏好奇得很——就他們這化不到緣沒啥香火的破廟,也有人上趕著來當和尚?

怎麼這麼想不開呢?

小少年跪了一晚上,老和尚終於還是拗不過他,隻勉強應下收他做俗家弟子,平日裏與其餘三個師兄弟一般吃穿念經,卻依舊不願意剃光了他的頭發。

“師父,你幹啥不給他剃度?”吸溜著鼻涕,穿著黑得發亮的破僧袍的小弟子私下裏疑惑地問老和尚:“我們師兄弟三個都是你撿來的,你咋不說我們塵緣未了?”

老和尚睨了那小子一眼,恨鐵不成鋼地重重拿袖子揩幹淨他的鼻涕:“你們三個都是孤寡終身的命,與其三個光棍各自找不到媳婦,倒不如三個和尚湊一塊過活。那小子不一樣,他眼下頭那紅線都豔得要泛出桃花來了,怕是上輩子便定了這輩子的姻緣的。壞人好事要遭驢踢的曉不曉得?”

小和尚挺委屈,找了水甕趴邊上照了半天,覺著自己明明頗是盈豐俊朗,怎麼就是個光棍的命了,怎麼就不如那個白臉的小子了。

還有什麼眼下的紅線。

哪裏有什麼紅線,師父他人老眼花才差不多。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小山留是留下來了,卻成了半個和尚。師父沒替他取法號,平日裏隻小山小山地喊他,倒是不知從哪裏摸出一身半舊的僧袍給了他,小山穿著鬆鬆垮垮,像是戲袍子一般。

就這麼著,一晃八年過去了。

青靈廟很小,小到了規矩都可以沒有的地步。廟裏四個半和尚,卻隻有那半個最像是個和尚。

小山清早起床,洗一把臉便下山打水,而後回來做飯煮粥,掃灑院落,直到這個時候,廟裏的那四個整個兒的和尚才姍姍醒來,一個個攥著破爛小冊子佛經走上佛堂,坐在蒲團上閉著眼開始念經。

小山也跟著念,念得認認真真,頭頭是道。整個廟裏就一本經書,還是老和尚自個兒手抄下來的,錯沒錯都沒個譜,卻是讓他們這幾個和尚念了足足八年。念完也快,前後念上個小半個時辰,待老和尚閉著眼裝模作樣點個頭,下麵三個半和尚便一哄而起,撲向早已飄出米香的小鍋,一個個開始飽他們的“口腹之欲”。

青靈廟和尚們吃飯沒有規矩,也不講究什麼食不言,便是一邊吃著,一邊聊天。拖拖拉拉吃完了飯,太陽已經快到頭頂上了。

而吃過了飯,才是青靈廟最正經的事情開始了。

他們得下山化緣去了。

老和尚老而成精,最是知道什麼時候化緣最好。

他們將吃過飯,體力上是可以保證的,而此時日頭剛好,待他們到了山下的村子時,正好是村民們將吃好午食之後最為懶洋洋的時刻。吃飽了飯心情好,瞧見他們也不嫌煩,倒是看著一個老光頭帶著三個小光頭站在日頭底下挺不容易的,光頭老杵自家門口也有點兒晃眼,便是有點兒剩菜就給剩菜,有點兒銅板就給銅板,趕緊打發他們走了。

而不光頭的小山,這時候就要收拾好碗筷,開始洗衣服擦佛像……

等日頭稍稍下去點兒,瞧著實在是不能再拖了,再拖明日要沒有柴火用了——他才不甘不願,磨磨蹭蹭地去山裏拾柴。

小山這麼勤快的人,為毛會不喜歡拾柴呢?

這個……因為山裏有妖精。

按理說,打十四歲之後,小山的個頭就跟抽竹子一樣,如今小山十七,已經變成了青靈廟第一高,雖是依舊不太壯實,但那穿了好幾年的舊僧袍卻是已經能撐起來了。這般年紀的小夥子,哪裏會有怕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