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驛站惠蘭 蕪湖強女
看題目,就有人不屑,被寫的,可能更不痛快。
文言文中,“強人”即強盜之意。強女?即使不是女強盜,也恐怕是潑婦的代名詞。人們總是以為,所謂女強人,一定長得像孫二娘,肩膀上扛得動山,胳膊上跑得開馬,走路一陣風,打噴嚏都叉著腰,語速像機關槍掃射,聽她說話得打雨傘,不是忙於搞科研,就是忙著談生意,極少顧及家庭,愧對丈夫兒女……似乎一個個不識人間煙火,簡直是超人一般,於是“女強人”這個詞被異化了,似乎不再是真心讚美,反成了對女性刻板的印象。
看過劇作家許少逸寫的黃梅戲沒有?由《斛擂》改為《生死擂》,由舞台走上熒屏,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成功原因,應該得力於塑造了蕪湖米市的一個強女,能以智慧、力量、才幹與男性高手對擂,可見,蕪湖商埠自古就是出女強人的。
現代版的“強女”,絕對是一個褒義詞,泛指能獨當一麵的、事業有成的傑出女性。今日江城,女強人遍地開花,我認識幾個大名鼎鼎的強女,一個個簡直就是鐵娘子。
高級工程師劉錫雲,是個風都吹得倒的老太太,400天不到開了兩刀,醫院下過兩回死亡通知書,為她獲得國家專利的大蒜素造福於民,還四處疲於奔命。
優秀企業家馬素霞,車禍後的手肘爛了個窟窿,每次換藥,把帶著濃血的藥紗布扯出來,再填進新的藥紗布條後,人幾乎虛脫了,但抹去淚水,補補妝,又打起精神,為企業的業務與外商談判。
巾幗建功標兵王京梅:在布達佩斯飛機場被攔截,每天隻有兩個麵包一瓶礦泉水,在候機廳裏被關一周才能得回國,待羅中關係緩解後,她毅然第二次走出國門,終於在異國他鄉建立了自己的公司。
優秀教師李麗珠,非典時期在學校摔斷了腿,竟然一天也不休息,拄著雙拐還堅守在三尺講台上,以至於拆石膏後還要進行第二次治療……
蕪湖強玉鳳聽名字就不弱,也是個巾幗英雄,且不說先開工廠後從政,而今年過花甲還創辦公司,沒有敢為人先的精神,怎麼能在強手如林的企業競爭中獲勝?
還有,照顧癱瘓父親多年的市長,給丈夫做飯燒菜的總裁,養兒育女同樣艱辛的廠長經理,受委屈流淚還不停止工作的局長……她們,不能稱為蕪湖強女嗎?其頑強的精神、堅強的毅力、突出的貢獻,真正讓男人也汗顏。但她們溫柔、優雅、都是賢妻良母的類型,都有江南女子的柔情,依舊結婚生子,喜歡時裝與打扮,愛家庭勝過愛事業……
隻是,社會把她們推到一個欲罷不能的境地;隻是,責任心使她們不甘於在家長裏短中埋沒時間;隻是,她們在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後太累了,已經不屑玩一般凡夫俗女的遊戲;隻是,社會還沒學會欣賞她們剛柔兼濟的女性新風格。
成功後麵淚多少,她們在工作上格外努力,在精神上更有毅力,在生活中,卻沒有高人一等的模樣。她們幸運,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擁有美好的事業。她們不幸,經常要做更多的犧牲。所以,我能夠對美女調侃,能夠與才女玩笑,但對強女,卻高山仰止,充滿敬意,因為,她們撐起了蕪湖發展的半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