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借用銀行的錢賺大錢
白手起家的富豪阿克森,原是一位律師。有一天,他突發奇想,要借用銀行的錢來賺大錢。於是,他關掉大門,走進鄰近街麵一家銀行大門。他很快找到銀行的借貸部經理,說要借一筆錢修繕律師事務所。由於他在銀行裏人頭熟,關係廣,因此,當他走出銀行大門的時候,手裏已經有了一萬美元的支票。
阿克森一走出這家銀行,緊接著又進了另一家銀行。在那裏,他存進了剛才借到手的一萬美元。這一切總共才花費了一個小時。看看天色還早,阿克森又走進了兩家銀行,重複了剛才發生的那一幕。這兩筆共兩萬美元的借款利息,用他的存款利息充頂,大體上也差不了多少。過了幾個月之後,阿克森就把存款取出來還債以後,阿克森在更多的銀行玩弄這種短期借貸和提前還債的把戲,而且數額越來越大。不到一年光景,阿克森的銀行信用已經“十足可靠”,憑他的一紙簽條,就能借出10萬美元以上。他用貸來的錢買下了費城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幾年之後,阿克森成了費城一家出版公司的大老板,擁有1.5億美元的資產。
可見,用智可以借錢,可以作銀行的“雇主”,讓銀行為自己打工。
成長感言:
借用銀行的錢賺錢,不僅僅是用來買賣周轉,最重要的是用銀行的錢去投資。
從缺貨中尋找商機
大多數人在買不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時往往是發一通嘮叨,不買完事。很少有人進一步去想製造該東西去賣。這就是生意人的頭腦與普通人的頭腦的區別。
市場雖然有很好的流通作用,但在一定時間內,總會形成個空缺,如果能抓住這個空缺,就可以走一條致富的捷徑。
河南省有一個貧困村的村民李某,有一次為了買幾個小衣架,從鄉裏跑到鎮上,從鎮上跑到縣城,還是沒買到。他從商店售貨員那兒了解到,衣架是小商店,利潤太低,很多工廠不願生產,商店也不願進貨。李某想:衣架是日常用品,每家都要用,如果生產出來的話,銷路一定好。
回家後,李某就買回一些鐵絲和塑料管開始生產。由於衣架作工簡單,不費什麼事,四天他就做了2000多個。他把這批衣架拿到批發市場上去推銷,立刻被一搶而空。許多沒買到的批發商紛紛向他訂貨。這一來,他幹勁更足了,回家後組織全家人都來做。僅僅三個月時間,就淨掙了2000多元。後來,他幹脆辦了一個衣架廠,在村裏雇人一起來幹,很快帶領全村走上了富裕之路。
成長感言:
平常人對於缺貨隻是加以報怨了事,而精明的生意人從缺貨中看到的是供求信息,看到的是其背後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