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悲觀失望,決定從頭再來,於是他又去做了一名汽車推銷員。他很快發達起來,還在廠內開辦了一個訓練部門,把一般工人訓練成技術工人。這又使他每月增加了1000多元的收入。他再度覺得站在“世界最高峰”了。他存款的那家銀行經理,知道了他良好的業績,不斷貸款給他拓展業務,這使他債台高築,無力償還。然後,那位銀行經理從容地接過他的事業,輕輕地踢了他一腳,轉眼間,他又變成了一文不名的窮光蛋。一切美好的景象都消失了。
於是在失敗與成功起起伏伏中,拿破侖?希爾終於在這個世界上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成為一名影響廣泛的成功學家。
拿破侖?希爾對失敗稱讚不已,他說:“看起來像失敗的,其實卻是一隻看不見的慈祥的手,阻擋了我們的錯誤路線,並以偉大的智慧強迫我改變方向,向著對我最有利的方向前進。”
“隻有在把挫折當做失敗加以接受時,挫折才會成為一股破壞性的力量。如果把它當做教導我們的老師,那麼,它將成為一項祝福。”
希爾深信,失敗是大自然以考驗人類的一項計劃,借此能夠燒掉人類心中的殘渣,使人類這塊“金屬”變得更加純淨。
有一位從多次失敗中走過來的美國總統,他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那是在1832年,當時他失業了,這顯然使他很傷心,但他下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糟糕的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他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曆盡磨難。
他再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他內心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第二年,即1835年,他訂婚了,但離結婚還差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不幸去世。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心力憔悴,數月臥床不起。在1836年他還得過神經衰弱症。
1838年他覺得身體狀況良好,於是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可他失敗了。1843年,他又參加競選美國國會議員,但這次仍然沒有成功。
他沒有放棄,他也沒有說:“要是失敗會怎樣?”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於當選了。
兩年任期很快過去了,他決定要爭取連任。他認為自己作為國會議員表現是出色的,相信選民會繼續選舉他。但結果很遺憾,他落選了。
因為這次競選他賠了一大筆錢,他申請當本州的土地官員。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請退了回來,上麵指出:“作本州的土地官員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請未能滿足這些要求。”
接連又是兩次失敗。在這種情況下他沒有說:“我失敗了”,然而,他沒有服輸。1854年,他競選參議員,但失敗了;兩年後他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名,結果被對手擊敗;又過了兩年,他再一次競選參議員,還是失敗了。
這個人嚐試了11次可隻成功了2次。要是一般人處在他這種境地,可能早就放棄了。
這個在9次失敗的基礎上贏得2次成功的人便是阿伯拉罕?林肯,他一直沒有放棄自己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當選為美國總統。
失敗並不是人生的終點,許多偉大的人物,正是從巨大的失敗走向偉大的成功的。一個男人若想有所成就,就必須能夠經受住任何失敗的打擊,而且決不向失敗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