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是8點集合,市委四大班子的領導今天下去給群眾春節團拜。
市委辦公樓前停著兩輛尼桑中巴,這是市領導集體出動時經常乘坐的。
幾名工作人員在來回忙乎著出發前的準備工作。
我站在車旁的雪地裏,跺跺腳,點著一顆煙,無聊地等待。
我仍舊保持著老習慣,參加采訪活動提前到達。這是柳月給我養成的習慣,柳月說過,參加市領導的活動,一定要提前給自己預留出部分時間,寧可早到等待,絕對不能遲到,遲到了,市領導是不會等你的,不等你,你的采訪任務就無法完成,那麼你就要小則挨訓,大則挨處分,這不僅僅是一個記者的工作習慣,更是一個記者的精神麵貌和工作作風。
我牢牢記著柳月的話,采訪從來都是提前到達,成了習慣。
不僅如此,我在部室抓整風的時候,也特意提出這個要求。
正抽著煙,一抬頭,看見楊哥走過來。
楊哥今天也要參見春節團拜會,他在江海過年的,他沒有和柳月在一起過年。
我腦子裏迅速閃過這個念頭,又想,楊哥為什麼不和柳月一起過年呢?難道他也是因為工作需要,春節值班,脫不開身?
楊哥就在眼前,時間不容我多想,我急忙扔掉煙頭,衝楊哥走過去:“楊哥,過年好!”
“小江,過年好!”楊哥倦怠的臉上帶著笑,衝我伸出手,握住我的手搖晃了兩下:“怎麼?過年沒回家?”
“沒,值班!”我回答說。
“嗬嗬……幹哪行都不容易啊,領導忙,跟著服務的人也忙,一牽扯就是一堆人,”楊哥笑道:“你們做記者的,就是這個特點,越是節假日越忙,領導不休息,你們就不能休息……以前,柳月也是這樣啊,大年初一,都是她值班跟領導團拜,今年攆到你了……”
我看著楊哥的臉色,心想,難到昨晚楊哥也像晴兒那樣守歲了?
我很想問問楊哥這個年是咋過的,很想知道楊哥到底有沒有和柳月在一起,雖然我初步肯定柳月在那遙遠的地方。
我忍了忍,終於沒有問。
我知道,我問了,或許是自找難看,自找麻煩。
很快,四大班子領導到齊了,大家上車出發。
市領導春節團拜同樣也是走形式,按照安排,到郊區的幾個富裕村去給群眾拜年。
按照領導的習慣,春節前,是訪寒問暖,走訪困難戶,將黨和政府的關心送到群眾心裏;春節後的團拜呢,是給富裕起來的群眾拜年,代表黨和政府來看望鄉親們,與民同樂,祝鄉親們年年有餘,新年新氣象,更上一層樓。
幾個村都行動起來了,鑼鼓喧天,高蹺秧歌,鼓樂齊鳴,熱鬧非凡,在村口載歌載舞等待市領導的到來。
區和辦事處的領導頭目們早就在村裏恭候。
同樣,區和辦事處的領導行動,身後也要有一批工作人員前呼後擁護駕。
“這拜個年,弄得三級領導和工作人員都不得安生,真不知是安民還是擾民。”采訪間隙,電視台的記者在我身邊嘟噥了一句。
我看著這位30多歲仍然在扛機子的老兄,笑了笑:“拍好了?”
“拍好了,鏡頭足夠用的了!這又不是會議活動,好拍,幾個領導都在我這裏麵了……”電視記者拍拍攝像機,掏出一顆煙遞給我:“老弟,找個旮旯歇一會,抽袋煙……”
我們坐在旁邊的木凳上抽煙,邊隨意聊天。
“會議新聞比這個好拍吧,這個是動態的,領導老是亂跑,鏡頭不好對準吧?”我問。
“各有特點,這種現場活動,隻要把領導的特別是主要領導的正麵形象拍下來,就沒事,會議呢,也有特點,弄不好,也是要挨訓,前幾天,我剛被台裏訓斥了一頓……”電視記者懊喪地說。
“怎麼了?”我問他。
“就是咱們這新上任的市長啊,”電視記者指指正在附近和群眾互相拜年的一位中年男子:“當副書記的時候還沒這麼大的脾氣,現在成了市長了,難伺候了……前幾天市政府開一個會,我去采訪,新聞播出來之後,他的秘書突然給我們台長打電話,把台長叫到市長辦公室,被市長臭罵一頓……”
“哈哈……怎麼了?為什麼?”我好奇地問。
“因為電視播出的鏡頭都是市長在照稿子念的鏡頭,市長脫稿隨意發揮的鏡頭沒有播出,其實也不是沒有播出,是我沒有拍上,結果,市長惱了,因為這樣就顯不出市長的水平來了,仿佛市長隻會照本宣科……我靠,真的很難伺候……”
“那你幹嘛不拍一些脫稿講話的鏡頭?”
“整個講話,他基本就沒脫稿,我咋拍?後來我聽說,他脫稿講過幾分鍾,可也是巧,我那會正好上廁所了……媽的,活該我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