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行動就是力量 77.弱者等待時機,強者創造時機
一個人隻要強烈地堅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達到目的。
——司湯達
大自然把人們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們永遠向往光明。
——歌德
我們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導遊者,沒有導遊者,一切都會停止。目標會喪失,力量也會化為烏有。
——歌德
如果我們總是生活在昨天,那麼我們今天決不會快樂,也難成功。
人生在世,大抵都會錯過什麼:人、事、職業、婚姻、機遇等,這些都可能與我們擦肩而過。正因為如此,人生才顯得匆忙而短暫。
人生中有無數次選擇,如果我們錯過了太陽,還要錯過月亮嗎?
每年都有不少學子,就因誌願’填得不妥而與理想的學校、理想的專業失之交臂。
填誌願當然是第一誌願最重要了,它凝聚了一個人所有的追求與努力。*學醫還是學農,學商還是學文,麵對單薄的表格,那支筆顯得何其沉重。一筆落下去,就是不可悔改的人生。鑒於此,許多人都把寶押在了第一誌願上:“非某某校、某某專業不上!”到了第二誌願的填報,也就浮光掠影了,用敷衍了事來形容,想起了一句話:毛毛蟲想要過河怎麼辦?答案是變成蝴蝶。在過高考這條河時,如果你是一隻蝴蝶,當然最好。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倘若那幾張考卷並沒有使你長出飛翔的翅膀,你在第一誌願前依然是一條沒有羽化的毛毛蟲,怎麼過河呢?
我們都理解莘莘學子的心情,十年寒窗隻為第一誌願而戰。但我們更理解一個人失落的苦悶與無奈。假設當初像對待第一誌願那樣對待第二誌願,那就無疑等於為多雨的青春提前預備了一把美麗的傘。
我們覺得談戀愛的人是另一種形式的“填報誌願”。不能與最心儀的新娘結合——因為種種原因,沒能攜手相牽漫步人生之旅——這多麼像我們失落的第一誌願,但決不能因此而拒絕愛情。十步之內,必有芳草,這個比喻,無非是想說明這樣一個道理:錯過了太陽,不能再錯過月亮。
正確的選擇第二誌願其實也是一種智慧。誰能保證第一誌願帶來的就是精彩,而第二誌願帶來的必是無奈?生活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更有那“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諺語,一次次推開塵封的心扉。一扇門關閉了,同時,另一扇門也會為你打開。生活,永遠是公平的。
反過來講,第二誌願何嚐不是對你的決心、毅力、自信、才能的另一種考驗?!真正的騎手,可以馴服任何一匹烈馬。
把誌願分成第一、第二、第三……本身就是一種無奈。一個人難道隻有在麵對那張表格時,才知道自己的心中原來隻藏著一個誌願嗎?果真如此,人生會是多麼的索然寡味。我們認為,比誌願更美、更有人性光輝的,是“追求”這兩個字。與第一誌願擦肩而過可以,但沒有追求卻絕不可以。
是的,在人生的征途上,我們常常免不了要被第二誌願甚至第三誌願“錄取”,這大概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生米做成了熟飯”,怎麼辦?那就對自己說:開飯吧!
有一位人,年輕時與一少女相戀多年。那少女活潑、開朗,能歌善舞,是個人見人愛的“黑牡丹”。可是由於陰差陽錯,他們分手了,“黑牡丹”遠嫁他鄉,而那位朋友也早已為人夫、為人父。隻是那位朋友覺得自己過得及其“不幸”,他覺得妻子這也不順眼,那也不遂心,長相不佳、吃相不佳、坐相不佳、睡相不佳,總之,妻子沒有一樣稱他的心,如他的意,與羅曼蒂克的“黑牡丹”簡直不能同日而語。他的妻子為此常常黯然神傷。後來,索性放開他,準許他去異鄉去看望他的夢中情人“黑牡丹”。朋友如遇大赦般地去了,在三天兩夜的火車上,他設計種種重逢的浪漫,於是,他滿懷憧憬地敲開了“黑牡丹”的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