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華裔美國大兵劉添: 我在阿布格萊布 監獄當獄警的日子(1 / 2)

潘曉淩劉添(口述)伊拉克巴格達向西推進25公裏,有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鎮子——阿布格萊布。很長一段時間,這個人口僅有三四萬的小地區始終默默無聞。但自薩達姆時代以來,這個詞被賦予了死亡的氣息。因為巴格達中央監獄(BCCF)就坐落於此。因為全名過長,所以這個監獄被旁邊的鎮子代名。

阿布格萊布,位於一片空曠平地上、布有7層鐵絲網的帳篷群,是薩達姆時代政治犯的墳墓。美國接管後成了處理所有戰俘的地方,由於2003年的美軍虐囚醜聞,阿布格萊布陡然聞名全球。2005年,華裔美國大兵劉添所在的工兵營被派往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獄擔任獄警10個月。這個1982年生於河北的中等個子男孩,1998年隨父赴美定居,2003年加入美國大兵,成為一名現役戰地工兵。在阿布格萊布,確切地說,劉添和他的戰友還扮演了這座監獄的終結者。2006年9月,美軍將其交還伊拉克,並一直處於關閉狀態,在不久的將來,它將變成一座展示薩達姆罪行的博物館,以另一種姿態繼續吸引世界的目光。

2003年臭名昭著的美軍虐囚事件發生後,阿布格萊布成了伊拉克最敏感的地方。我們這撥駐紮軍隊,包括一個工程營、一個炮兵營、一個工兵營等,就是為了製約領導人的權力。此外,部隊每周起碼開一次座談會,反複強調“七項紀律八大注意”。那往往是我們的“瞌睡會”。

獄警分內警與外警,內負責監管關押人員,外負責防禦,每人一天工作13個小時,淩晨兩點至下午兩點倒班,中間交接一小時。

在押人員從搶劫偷竊到宵禁期間出來找牛的,無所不包,關押人數最多時高達6 000人。阿布格萊布根據嫌犯的危險程度設置了五個營房。一營的管製最寬鬆,一個牢房可關30—50人,他們白天可以踢足球、打排球;五營則是一個個單間,通常用來關押恐怖分子,他們什麼也不能做,隻能老老實實待著。

營房全是帳篷,原是美國大兵的軍營,後來我們發現伊拉克的監獄條件好,便將其改裝成軍營,將帳篷區改造成現在的阿布格萊布。

別以為從這座帳篷監獄越獄是件容易的事。帳篷四周圍了7層鐵絲網——一層鐵絲網加一層鋼筋混凝土水泥牆,再一層鐵絲網加一層更高的水泥牆。此外還有瞭望塔,每名獄警隨身攜帶218發子彈,即便是6 000人同時越獄,我們每人也能對付100個嫌犯。

我們沒遇到越獄的,雙方之間的“鬥智鬥勇”倒天天上演。每個月都有獄警被打,襲擊者在點名時躲在廁所裏或別的什麼陰暗角落,猛地朝搜尋的獄警猛擊。阿布格萊布不乏這樣的亡命之徒,他們將付出極大的代價。我們會將這家夥從第四營到第一營逐次各關一個月,每到一個營,他所在的獄友統統不得打球、抽煙,大家便把怒氣全發到他身上。我們要做的,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