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隻會利用別人的小人,我不好好回敬一次,豈不浪費!
於是,我將計就計,許諾隻要他將謀反之事前前後後的講個明白,我便告訴他。
那時候李顯勝券在握,根本不怕我反水,便是真的如了我的願。之後,我才算真真正正解開了所有疑問。
十四年前,當鶴先生第一次在王顥府上見到我時,便決定將我訓練成為日後打擊武氏的一枚棋子。不負眾望,我在所有未安人中脫穎而出,成為最有能力接近武曌的卒子。
連花音將我引薦給太平,隻是所有計劃的第一步,他們從一開始,就是奔著武曌去的,至於後來天時地利人和,我成了武曌的麵首,多少也靠些運氣吧。
關於我最想了解的暮曉川,據李顯說,那男人當年的確是被送去了五台山,本是讓其在山上安分守紀,不想曉川報仇心切,自己下了山。那時候所有的計劃都是隱秘的,曉川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便以盜匪的身份出現,果然憑著靈活的身手將長安城鬧得雞非狗跳。
等到時機成熟時,他找到了鶴先生,便是讓我轉交手釧的那次。他主動請纓加入,同時也提出了一個條件。
講到這兒的時候,李顯頗意味深長的看我,我便好奇是什麼條件。
李顯說,曉川提出的條件,便是讓我退出所有計劃。
嗬~他送我信物,他不喜歡我做麵首,他寧肯造反送命也不肯離開長安……他做的一切一切,他說的每一名“保護你”,每一次拒絕,原來,都有理由。
你就這樣喜歡我嗎?曉川,嗬嗬,我配嗎……
我抹幹眼淚,繼續聽。
後來計劃成功,曉川做上了金吾衛將軍,已經有了調遣武曌貼身侍衛的權力。但李顯認為這還不夠,必須讓曉川當上大將軍,才能確保萬無一失。於是李顯說服曉川,讓他與連花音成親,以借太平之力,更上一層樓。
不過,事情並沒有如想象中的順利,大將軍封測一事懸而不絕。可是突然有一天,曉川主動找上李顯,要他在除夕之夜進兵。他的理由與我聽到的不同。
他告訴李顯,曾經抓到的那名張易之的爪牙(追殺我與曉川那名死士的同夥),召供他們在發現屍體的土地廟捉到一個瞎眼的老頭兒,因為事關利害,他們將老頭兒帶到張易之那裏審問,還沒逼供,那老頭兒便什麼都召了,說他在廟裏聽見了笑笑生和寧海瑈的談話。
合上了,都合上了!
暮曉川,我寧願你為的是自己!你出來!告訴我你不是為我!不是為我!我不配……
請讓我透一口氣,我覺著我快死了!
這生不如死的感覺和與李顯的那次談話有過之而無不及。關於對那個人的痛苦悔恨,從來沒有遠離過我,你不懂……
李顯看著我抱頭痛哭,沒有斥責,沒有阻勸,仍是一刻不停的說下去。
他說,他那時的確猶豫了,使他猶豫的除了曉川自作主張,更有來自大明宮的一紙召書——武曌親下諭旨,假入長安治病為由,召李顯回朝。
李顯最終的選擇,你我明了。
我往他麵前啐了一口,罵他小人,嘲諷他上了我的當,我不會出賣曉川。
李顯被我一通辱罵,不快之極,憤憤然的離開。臨了,他突然回頭對我說,我的老師,鶴先生,已於七日前在淮汀閣自己抹了脖子,死了。
說畢,李顯便離開了大理寺,再也沒有來過。
聽聞先生去世,痛,多於傷。但,我沒有流淚。
我回想起最後一次見到先生的情景,才慢慢發現,那時候他便知道,李顯會放棄十幾年的計劃,選擇臣服武曌。
他當是絕望無比吧。
我至今不知道鶴先生的真實身份,但我完全肯定,他有能力站出來揭發李顯,重新將其打入地獄。但他沒有,他選擇了一個人離開,朋友,學生甚至不知道他離開的原因……我想,我現在明白了……先生,不過是想守住心裏的那份信念,那份癡情。
可李顯,不配。
……
呼……我的故事,終於結束了……太久沒有講這麼多話,好累。
大理寺狄仁傑已經坐在那兒很久,都到齊了。
你走吧……若是你仍有一點良心,請在我墳頭多上幾柱香……我怕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