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有時候,你不必給自己留後路
大仲馬是奧爾良公爵府上的一個書記員,他擠出時間寫作了《亨利第三和他的宮廷》這部作品。聽過他朗讀劇本的人都為之讚歎叫絕,因此法蘭西劇院冒著可能招致政治衝突的風險,破例接下了這個戲。
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公爵總管那裏,總管以不務正業為由,憤怒地把大仲馬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對他說:“在劇作者和書記員兩種職業中,你隻可以選擇一種。你最好想好了!”麵對上司的威脅,大仲馬不卑不亢:“我是不會辭職的。至於我的薪水,如果你認為每月的一百二十五法郎對於公爵殿下的預算是一種負擔的話,那麼我可以放棄。”第二天,大仲馬的薪水就被停發了。
要知道,這位從小鎮敗落名門走出來的年輕人能夠得到公爵書記員這份差事有多不易,他很清楚丟了工作對自己意味著什麼,但他也不能放棄心愛的創作。幸好巴黎是個珍視文化的城市,在朋友的幫助下,大仲馬終於走出了困境,他與一位銀行家談妥,用劇本作抵押,貸了三千法郎的款,並保證劇本上演後將連本帶息一次還清。
《亨利第三和他的宮廷》很快就在法蘭西劇院上演了,所有的包廂被預訂一空。二三十位親王、公主的出席使整個劇院一派豪奢氣象。自帷幕升起,那驚心動魄的新式劇情就贏得了熱烈的掌聲。大仲馬所擔心的情節過激的第三幕,更是贏來了滿堂彩……當劇終宣布劇作者的姓名時,全場起立向大仲馬致敬,劇情也同樣深深地打動了文壇巨匠維克多?雨果。這次演出開啟了法國浪漫戲劇的先河,大仲馬一夜之間成為法國著名的劇作家。
古語說得好,置之死地而後生,有時候,你不要給自己留太多後路,這樣你才可以全力以赴地去做;這樣你才能保持必勝的決心。
意誌是最尖銳的矛,也是最堅固的盾
日本的內藤康弘醫生是日本最著名的腫瘤醫院的創始人,可是誰會想到他曾是一位癌症晚期患者,曾與兩位同事共同經曆了生命的考驗。
內藤康弘醫生在四十多歲時,患上了晚期大腸癌。與他同住一間病房的還有另外兩個同樣的患者,巧的是,他們也得了與內藤康弘同樣的病。
其中一人知道自己病情嚴重之後,馬上四處訂購最先進的抗癌藥劑。憑在醫藥界的關係他找到了各式各樣最好、最昂貴的特效藥,剛開始時這些藥起到了一些作用,可是不久腫瘤轉移,他很快死去。
另一個人看到那位醫生的遭遇,心中大為恐懼驚惶,懷疑自己也會很快如他一樣,於是精神開始衰弱,終於神經錯亂,由癌症病房轉到精神病房,一年後去世了。
而內藤康弘被宣布隻剩下3個月壽命的時候,他並沒有放棄自己對生命的渴望,他堅信自己的生命有意義,應該爭取康複。他不斷鼓勵自己,並且主動做種種可以做的事,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始終保持心情舒暢。結果很快癌腫瘤就消除了,他竟然恢複了健康!
內藤康弘醫生後來這樣說:“癌症,是本身體內所產生的反動分子;如果體內的免疫力所具有的自然治愈力是健全的話,反動分子還未發難,就已經被鎮壓住了。反之,一旦自然治愈力衰弱,癌症即會放肆地掀起暴動。而左右自然治愈力強弱的最大原因,就是我們的精神狀態,也就是我們的心理。……隻要我堅持‘要活’,而且確信一定可以‘活下去’,就能夠提升我的自然治愈力。”
癌症可以擊垮一個人的肉體,卻打不垮頑強的意誌。還有什麼能比一個人的精神擁有的力量更大呢?意誌是人最強的矛,也是最堅固的盾。
與其失去一切,不如相信奇跡
古時候,有一個人被判處了死刑。行刑前,他對國王說,一年之內他可以教國王的馬學會飛行。於是,他獲得了緩刑。但是如果他不能履行諾言,他將被特別的酷刑處死。
教國王的馬飛翔是不可能成功的。而這個人是這樣想的:“在這一年之內,國王可能會死掉,要不自己會死掉,要不馬可能會死掉。而且,誰也不能洞悉一年內的一切。也許那馬真的學會了飛翔呢?”
與其失去一切,不如相信奇跡。當你相信奇跡會發生時,它就真的有可能發生至少,它能使你更有勇氣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