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她的個人境遇更糟糕的是當時美國的職業環境。美國的曆史也是女性不斷追求解放的曆史,直到1966年美國婦女組織成立,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1872年,一名叫蘇珊的婦女因為參加總統選舉投票而遭逮捕,因為在當時美國女性投票是違法的,一直到1920年,美國女性方才獲得選舉權。即便如此,男女在社會生活中受到區別對待的現象卻依然比比皆是:工作機會不同,待遇相差懸殊,女性遭受歧視。在兩性鬥爭的高潮期,連一向嚴謹的《時代》雜誌的編輯都建議:為了結束兩性鬥爭,應該在美國建立兩個獨立共和國——男性共和國和女性共和國,中間設一個自由區……她失業的時刻,正是女權鬥爭的最後高潮期。
多年後,她回憶說:“那時候,如果女性想外出工作,同時又想擁有家庭,就必須作出犧牲或妥協。”一個男人可以一早和妻子、孩子吻別,離家去上班,並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他的工作中去;但婦女如果想要在大海一樣的商界站穩腳跟,卻必須先鋪好床熨燙好衣服,家庭生活的擔子完完全全落在了婦女的肩上。她說:“如果你想工作,似乎唯一的借口就是你是寡婦、離異或是未婚女子。即使這樣,人們對你的態度仍然是:你工作的目的隻是為了等待找到更好的東西——一個新丈夫”。
這樣的背景對於女性而言是難以逾越的低潮,因此失業後的她一直在尋找突破。她打算寫一本書,以指導女性如何在男性統治的商界裏生存。但後來她突然想到:為什麼不自己開一家理想的新型公司呢?她被自己的想法迷住了,因此決定從人生的低穀中重新向上爬。
不過,若僅僅是這麼點挫折,顯然不足以凸顯她的人格魅力。事實上,就在她靈感閃現的時刻,她還遭遇了一個重大不幸——她的第二任丈夫突然病故了。她後來在她的自傳中寫道:“我們終於決定開公司,在公司開張前的一天,我正和我丈夫共進早餐,他讀到公司最終的百分比數據時,致命的心髒病發作了……”在中國描述常人悲慘的極致有種說法:中年喪妻,老年喪子,因為那意味著斷子絕孫。這個女人的遭遇雖不至於到達最悲慘之境,但中年喪夫絕不僅僅意味著失去一位親人,可能是抽掉了精神上的支柱,而她的公司再有一個月就開業了。不過,這些不順最終都成了她崛起的伴奏,她一生始終由她母親在她孩提時代說過的一句鼓勵之言所引導的——在無數次走向未知時,母親總會輕輕地告訴她:“你能做到。”這個簡單的信念日後成了她公司的核心理念,影響了數百萬人。她對之的解釋是:“空氣動力工程師們曾研究過大黃蜂,認為它根本就不應該會飛。它的翅膀太細弱,不足以帶動它過重的身體飛起來,但也許是神聖的造物主輕輕地對它說:你能做到。因此,它就飛起來了。”
在後來的事業發展曆程中,她還經曆過一次變故——還是關於死亡的——她的第三任丈夫在她的事業高潮期,又因病而逝——那一刻曆史的戲劇性都在這個女人身上得到了展現,仿佛要考驗一個人總需要聚集所有的偶然、必然一樣。
在她第三任丈夫逝世的第二天,她的公司在拉斯韋加斯安排了一場有7500名業務督導和美容顧問參加的大會,她依然出席了會議。她後來回憶說:“我知道許多婦女為參加這次大會花了大筆的錢,我覺得有責任不讓她們遺憾。這些會議應該是快樂而又鼓舞人心的,即使我很悲痛,我也下決心要用樂觀的態度去對待每一位出席者……在我最悲痛的時刻我仍能麵帶微笑這一事實,將激勵他們在悲劇麵前也表現出同樣的勇氣。”
這個偉大的女性就是全球著名企業家玫琳凱!她的人生信條激勵著無數的人與困境抗爭!
當生活風平浪靜時,麵帶微笑和滿懷熱忱都是很容易做到的,因為在理想狀態下,任何人都能表現出快樂。但真正的考驗是在你遇到重大個人問題時,是否仍能麵帶笑容。做命運的強者,即便你遇到再大的不行,你也要笑著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