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起床已經十點了,洗漱了了一下。吃過早餐。吳啟讓公司派來一個律師就找到馬克和瑞德。開啟融資議案。
雖然前兩天三人一直玩的很好,但是談到利益。幾人都嚴肅了起來。這裏是美國。這是一個資本主義的國度,這裏所有一切都是以利益為紐帶建立起來的。
融資方案是遞進式的。出售百分之二十。公司估值200萬美元。百分之四十。公司估值400萬美元。百分之六十。估值800萬美元。百分之百。1200萬美元。就看他們如何選擇了。從利益上麵,吳啟不想讓馬克退出從而全資收購。因為他也不了解臉書該如何的發展,但又想拿到更多的股份。
最終兩人放不下公司,和吳啟談判了一會。亞特蘭大公司融資800萬。擁有百分之六十的股份。兩人作為創始人擁有百分之四十。並繼續擔任公司負責人。亞特蘭大公司派遣一名財務人員。
第二天,消息就傳遍了。哈佛大學整個都沸騰了,Facebook估值1200萬美元。融資800萬美元。出售百分之六十股份。馬克和瑞德都成了百萬富翁了。有媒體得到消息也來采訪。臉書也因此開始了飛速的發展。
在此期間,在吳啟的指導下。亞特蘭大成立了子公司,youtube和twwer。分別向視屏和網絡傳媒行業發展。
2004年4月28日,在美國呆了一個月的吳啟也回到了國內。電影後期已經製作完成。看了一下成片。兩個版本做的都很出色。跟前世沒有多少差別。
劇情場景都是相同的,為什麼會做兩個版本。吳啟在拍攝之前就了解了《臥虎藏龍》在美國成功的原因。它的英語配音太完美了,口型,說話節奏都是跟美國電影沒什麼區別。隻是人物變了。就像是一群美國華裔在好萊塢拍的一樣。
李安在拍攝過程中,說話的場景都會拍兩遍。一遍國語,一遍英語。然後後期專業人員配音。吳啟也是這麼做的。公司的《畫皮》同樣也是那麼做的。
而且美國電影上映從來沒有字幕。如果直接配字幕或者配音不完美,很有可能導致觀影障礙。就像2009年瑞典的《龍紋身的女孩》沒有配音,結果一點響動都沒引起。但之後大衛芬奇的英文版上映。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不是電影質量的問題,就隻是簡簡單單的是否是英語的問題。
中國電影在美國就像韓國電影在中國一樣。屬於少數類型電影。
在RB韓國,國內以及東南亞都會上映國語版的。這些地方畢竟是中國文化圈。而在歐美,印度地區則會上映英語版的。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在那些地方太差了。
後期製作完成,公司就報名到戛納電影節參展。時間是5月8日到5月20日,費用20萬美元。這次公司業務拓展銷售部將會帶著《孔雀》,《瘋狂的石頭》,《全民目擊》,《畫皮》,《盜夢空間》帶出去銷售。不要因為地區偏遠或者錢多而不願意賣。
以後吳啟還會帶著全國的影視公司一起展銷,這就是好萊塢一直奉行的做市場理論。起初好萊塢拍攝的電影拿到國外去買,結果因為價格太低。公司都不願意賣。而一位營銷大師向好萊塢推銷做市場理論。
這個理論大概意思就是,我們好萊塢拍的電影牛逼。他們現在收購的價格低,沒關係。賣了,我們做的是未來,等他們一代人看著好萊塢電影成長起來。就會習慣英語片,好萊塢片。將來提價就會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吳啟也要這麼做華語電影,等這次《盜夢空間》全球火爆之後。吳啟也就有了國內話語權。到時聯合起來,建立電影工業,做市場,推廣文化軟實力,跟廣電總局談判都是能夠發生的事情。
畢竟自己的論文在國內影響很大,已經上升到可以影響國家安全的程度了。一年多時間的美國行,也讓吳啟的理論更加係統完善。已經有了十萬字了。現在正在聯係北電老師,讓他們修改。等差不多了,就可以出版了。說不定以後會做為教科書出現北電。
作為北電的傳統,每位走出去的導演,如果你有拍攝的影片。一定要回學校接受檢閱。吳啟也不類外。給班主任打了個電話,學校安排宣傳。
4月30日,吳啟帶著拷貝回到了學校。作為中美影視文化交流的最高水平產物。所有人都有一種期待感。希望這部電影能夠給中國電影帶來不同。
來到了學校大禮堂,這是一間可以容納1000人觀看的巨大放映室。也是中國最大的放映室。音效,視覺都能夠做到最大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