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機遇,積極行動 按順序設定目標
在執行目標的過程中,一定要合理給目標排序,目標也分輕重緩急,所以,一定要設立好目標的先後順序。
如何確立目標,使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提到的問題,但是,目標的確立卻是一件相當難得事情,它建立在對企業內外部信息和各類資源進行認真分析,特別是建立在對一係列問題得以確認並提出構想的基礎上。這是確立目標的基礎,前期需要我們做大量的分析調研工作。
在一個企業裏,每個目標之間是相互聯係的,因為所有的目標和公司的利益有著直接的關係, “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標”,這裏的“指標“就是目標。作為一名員工,他的工作職責與工作標準的達成,都會對企業的總體目標作出貢獻。這就是目標的係統性。企業目標、部門目標和員工目標,體現了目標的層級關係,所以目標必須分解,以求更具體、操作性強。企業目標明確了,執行力才有了前進的方向,而不是走到哪兒算哪兒;企業目標明確了,不同的職能部門、不同的員工在工作中才能形成一股合力,更發地發揮知識與技能的聚合作用。從而更好地促進目標的完成。
一般,執行力比較清的領導,他會把重點的目標勾畫出來,對於重點的目標進行重點管理,讓大家都能清楚掌握。領導在執行過程中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工作,突出重點工作,做到一個時期有一個重點,一個階段有一個目標,一個重點一個重點地解決,一個目標一個目標地實現,日積月累,堅持不懈。
執行力差的管理者一方麵可能是因為缺乏明確的目標,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分不清工作的主次輕重。常常是揀了西瓜丟芝麻,小事幹得又多又好,卻成效個大,因為那畢竟是小事啊。而真正重要的大事卻常常被他們忽視,因為小事已經占用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每一個管理者都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存在這樣的問題。
現代辦公室的典型場景是:每天被繁雜的事務弄得焦頭爛額、頭暈目眩,如堆滿桌子的文件,一個接一個的電話,不斷來訪的客人,顧客的投訴抱怨……而一個能高效執行的人士卻能夠從容地應對這一切。他們懂得如何把重要緊急的事放在第一位,控製自己不會變成一個工作狂。他們懂得如何授權給別人,如何減少幹擾,如何集中注意力,利用好自己精力充沛的時間。他們有效地主持會議,訓練自己快速而有效地閱讀……因為他們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如何分清輕重緩急,如何安排好執行的順序。
下麵這個故事非常好地說明了安排執行順序的重要性。
吳教授在給即將畢業的MBA班的學生上最後一次課。令學生們不解的是,講桌上放著一個大鐵桶,旁邊還有一堆拳頭大小的石塊。“我能教給你們的都教了,今天我們隻做一個小小的測驗。”教授把石塊一一放進鐵桶裏。當鐵桶裏再也裝不下一塊石頭時,教授停了下來。教授問:“現在鐵桶裏是不是再也裝不下什麼東西了?”“是。”學生們回答。“真的嗎?”教授問。隨後,他不緊不慢地從桌子底下拿出了一小桶碎石。他抓起一把碎石,放在已裝滿石塊的鐵桶表麵,然後慢慢搖晃,然後又抓起一把碎石……不一會兒,這一小桶碎石全裝進了鐵桶裏。“現在鐵桶裏是不是再也裝不下什麼東西了?”教授又問。“還……可以吧。”有了上一次的經驗,學生們變得謹慎了。“沒錯!”教授一邊說,一邊從桌子底下拿出一小桶細沙,倒在鐵桶的表麵。教授慢慢搖晃鐵桶。大約半分鍾後,鐵桶的表麵就看不到細沙了。“現在鐵桶裝滿了嗎?”“還……沒有。”學生們雖然這樣回答,但心裏其實沒底。“沒錯!”教授看起來很興奮。這一次,他從桌子底下拿出的是一罐水。他慢慢地把水往鐵桶裏倒。
水罐裏的水倒完了,教授抬起頭來,微笑著問:“這個小實驗說明了什麼?”一個學生馬上站起來說:“它說明,你的日程表排得再滿,你都能擠出時間做更多的事。”“有點道理。但你還是沒有說到點子上。”教授頓了頓,說:“它告訴我們:如果你不是首先把石塊裝進鐵桶裏,那麼你就再也沒有機會把石塊裝進鐵桶裏了,因為鐵桶裏早已裝滿了碎石、沙子和水。而當你先把石塊裝進去,鐵桶裏會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空間來裝剩下的東西。在以後的職業生涯中,你們必須分清楚什麼是石塊,什麼是碎石、沙子和水,並且總是把石塊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