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是命運的轉折點05(3 / 3)

比爾?蓋茨說:“你不要認為為了一分錢與別人討價還價是一件醜事,也不要認為小商小販沒什麼出息。金錢需要一分一厘積攢.而人生經驗也需要一點一滴積累。

恐怕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聽“先做小事賺小錢”這句話,因為他們大都豪情萬丈,一踏入社會就想做大事,賺大錢。

當然,“做大事,賺大錢”的誌向並沒什麼錯,有了這個誌向,你就可以不斷向前奮進。但說老實話,社會上真能“做大事,賺大錢”的人並不多,更別說一踏入社會就想“做大事,賺大錢”了。

事實上,很多成大事、賺大錢者並不是一走上社會就取得如此業績,很多大企業家就是從夥計當起,很多政治家是從小職員當起,很多將軍是從小兵當起,人們很少見到一走上社會就真正“做大事,賺大錢”的!所以,當你的條件普通,又沒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時,“先做小事,先賺小錢”絕對沒錯!你絕不能拿機遇賭,因為“機遇”是難以預測的!

那麼“先做小事,先賺小錢”有什麼好處呢?

“先做小事,先賺小錢”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在低風險的情況之下積累工作經驗,同時可以借此了解自己的能力。當你做小事得心應手時,就可以做大一點的事。賺小錢既然沒問題,那麼賺大錢就不會大難!何況小錢賺久了,也可累積成“大錢”!

此外,“先做小事,先賺小錢”還可培養自己踏實的做事態度和金錢觀念,這對日後“做大事,賺大錢”以及一生都有莫大的助益!

一次調查顯示,美國41萬個百萬富翁中,78%的人年齡超過50歲,他們的財富都是通過連續二三十年每周7天做相對枯燥的工作而獲得的。

美國佛羅裏達州的一名13歲學生薩和特,他曾經替人照看嬰兒以賺取零用錢,留意到家務繁重的嬰兒母親經常要緊急上街購買紙尿片。於是他靈機一動,決定創辦打電話送尿片公司,隻收取15%的服務費,便會送上紙尿片、嬰兒藥物或小件的玩具等東西。他最初給附近的家庭服務,很快便受到左鄰右舍的歡迎,於是印了一些卡片四處分送。結果業務迅速發展,生意奇佳,而他隻能在課餘用單車送貨,於是他用每小時6美元的薪金在用了一些大學生幫助他。現在他已擁有多家規模龐大的公司。

1996年被美國《財富》雜誌評定為美國第二大富豪的巴菲特,被公認為股票投資之神。他也是“以小錢”起家的典型。巴菲特在11歲就開始投資第一張股票.把他自己和姐姐的一點小錢都投入股市。剛開始一直賠錢,他的姐姐一直罵他,而他堅持認為持有三四年才會賺錢。結果,姐姐把股票賣掉,而他則繼續持有,最後事實證明了他的想法是對的。

巴菲特20歲時,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在那一段日子裏,跟他年紀相仿的年輕人都隻會遊玩,或是閱讀一些休閑的書籍,但他大啃金融學的書籍,並跑去翻閱各種保險業的統計資料。當時他的本錢不夠又不喜歡借錢,但是他的錢還是越賺越多。

1954年他如願以償到葛萊姆教授的顧問公司任職,兩年後他向親戚朋友集資10萬美元,成立自己的顧問公司。該公司的資產增值30倍以後,1969年他解散公司,退還合夥人的錢,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投資上。

巴菲特從11歲就開始投資股市,曆經幾十年堅持不懈。因此,他認為,他今天之所以能靠投資理財創造出巨大財富,完全是靠近60年的歲月,慢慢地創造出來的。

比爾?蓋茨強調,千萬別自大地認為你是個“做大事,賺大錢”的人,而不屑去做小事,賺小錢。要知道,連小事也做不好,連小錢也不願意賺或賺不來的人,別人是不會相信你能做大事,賺大錢的怕如果你抱著這種隻想“做大事,賺大錢”的心態去做生意,那麼失敗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