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台讚歌01(1 / 1)

彭儀欽先生大學學中文,參加工作後做過多年市檔案局領導人。他以文學家的目光,洞察周圍的人和事,目睹他們每天同檔案相依相伴,為國家積累檔案財富,毫不懈怠地護衛著檔案,誠誠懇懇地為機關單位和民眾提供檔案利用。年複一年,重複著同一件事情,沒有怨言,沒有爭鬥,沒有爾虞我詐。他們是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在他們身上釋放出任勞任怨、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這同那些爭權於朝、爭利於市、自我標榜、不為民眾辦事、看似忙碌、實為浮躁的人相比,有著天壤之別。應該描寫他們、抒發他們、頌揚他們。讓更多的人懂得他們,以影響更多的人。他產生了寫作衝動,顧不得年近花甲、經常進出於醫院的身體,拿起筆,一寫十八年。一篇篇檔案文學作品在刊物上發表;《蘭台春秋》、《蘭台人生》一部部小說集出版;《蘭台讚歌》長篇小說即將麵世。他的心願在一步步實現。

儀欽請我為《蘭台讚歌》作序。我學檔案、幹檔案,對文學毫無修養,不敢動筆。好在我對“蘭台”並不陌生,小說中的人和事似在身邊,通過作者的創作更生動、更深情、更典型,更具感染力。

《蘭台讚歌》寫一個家庭,映襯著一個社會;寫主人公一家人的悲歡離合,烙下了時代曆史的腳印。“反右”、“文革”曆史不能忘記,悲劇不能重演。

讀儀欽的一些書稿,有這樣一些點滴體會。

讀讀這本書吧,或許你會感受更多。

劉國能

2012年2月18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