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遊魂井(二)(2 / 2)

謝禿頂將話的十分好聽,什麼叫印陽琰負責前期工作,而他負責收尾的工作。其實穿了,就是印陽琰在前線拚死拚活的剿滅各種棘手厲害的鬼怪,而他在後方坐等著動動嘴皮子交差而已。

上官星雨在聽到她以後將要配合印陽琰的工作,便感到十分的不服氣,而且她一點也不相信印陽琰有能力破解靈異案件,想要再些什麼。但是印陽琰此時已經站起身,伸出手,對上官星雨十分友好客氣的:“以後還請多多關照。”這是印陽琰在韓一那裏學來的一種歐洲禮儀,名為“握手禮”,同中國的繁瑣的跪拜利和拱手禮不同,不分年齡性別,適合用在任何人的身上。

俗話:伸手不打笑臉人。上官星雨出於禮數,便隻好壓抑心中的不快,同印陽琰握了一下手,但是什麼話也沒。

印陽琰並不責怪她的失禮,仍舊笑著落座,然後打開手中十分老舊,並散出一股微弱黴味的牛皮紙文件袋。

老舊的牛皮紙文件袋,一看便有了一些年代,與其是文件袋,不如是用漿糊粘起來的兩張牛皮紙。裏麵裝著的文件也十分的簡單,就隻有兩張紙,一張是上麵字跡都已經模糊了報紙剪貼,另外一張是一張手寫的劄記,印陽琰看到這兩張紙不禁皺起了眉頭。

報紙的剪貼十分的老舊,灰色的紙張上麵,印著一些已經模糊不清的墨跡,依稀可以分辨出一些字跡,是講述一個古井的事件,標題大致為“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的神秘吞人古井”,上麵還配了一幅十分模糊的圖片。這張報紙剪貼,也不知道是因為保存失當,還是因為年代久遠,那時的印刷技術太過拙劣,致使整張報紙上麵所記述的東西,已經麵目全非,依稀可以辨認出這份報紙剪貼,是出自“上海新報”,而不是後來的“上海晚報”,可見年代真的有些久遠了。這篇新聞文章出自誰的手,根本無法知道了,因為落款從名字處,完全糊掉了,隻能看到一坨墨跡,根本看不出是什麼字。

如果當初寫這篇文章報道的人是個二十歲的青年,現今都已經最少是古稀以上的年紀了,活沒活著都很難了。

印陽琰沒有從報紙的剪貼上麵看出什麼消息,然後他又拿起了那種手劄。這張手劄,在左側有著明顯穿釘過的痕跡,但是不知為何就隻剩下了這一張。手劄上麵的字跡文筆工整,很是蒼勁有力,可見是一個讀書好的文化人。這是印陽琰自己的想法,他的字跡十分的難看,他就覺得是因為他沒有在學堂好好讀書的關係。

隻剩下了一張的手劄上麵,第一行隻寫了四個字“古井奇案”,十分的稀鬆平常的標題,並沒有透出任何的詭異之處。不過接下記述的內容,卻是令看的人都不由得吃了一驚。是一件同古井有關的稀奇事件,就是在一八六一年的時候,滿清第九位皇帝鹹豐爺逝世,慈禧太後垂簾聽政的那一年,上海忽然出現了一口吞人的古井。這口井忽然突兀的出現在一個市井鬧區,所以當時有不少人都親眼看到了。

那時的上海可不像現在這般樣子,還隻是一個大漁村,隸屬江南省鬆江府,也就是今的江蘇省管轄,寬闊的街道也沒有幾條。當時的古井,是非常突兀的就出現在市井鬧區的一條大道上麵。街道的兩側都有做買賣的店鋪,街上的行人也不少,據知情人親眼目睹,詭異的古井在突然出現的時候,大街上麵正好行駛著一輛馬車,還好當時駕駛馬車的車夫是眼見的老手,在見到大街上麵突然出現一口高沿水井以後,立刻將馬拉住。還好當時馬跑並不快,要不車軲轆非得掉進井裏不可。

從而降,忽然出現在大街上的古井,裏麵流淌著清澈的井水,微微顫動的水波紋,清晰的映著好奇人們低頭查看的身影。

人們剛開始在水井突兀出現的時候,都隻是圍在遠處議論紛紛,等過了一陣子,見水井沒有任何的變化,也沒有什麼妖怪鬼物等奇怪的東西爬出來,便有人大著膽子,朝著水井近前一步步的靠近,最後一大群人,全都圍在了水井近前開始吵吵嚷嚷的高聲討論,怎麼會在這裏突然出現一口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