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卷: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27(1 / 1)

孝心流經66個啤酒瓶

父親去得早,是母親一把屎一把尿地將他和兩個弟弟拉扯大。那個淒風苦雨的年代,母親咬緊牙,硬是扛起一個大男人的擔子,苦苦支撐著。常常,家裏是嗷嗷待哺的小弟,山坳裏是拚命掙工分的母親,起早摸黑、揮汗如雨。

艱難的歲月一去不複返,這個家也風雨飄搖地走到了現在。如今,兄弟仨都已各自成家。日子雖清苦,但弟兄和睦、兒賢媳孝,一大家子甚是融洽。這對出身貧寒的他們來說,已經很滿足了。母親現已八十開外,含辛茹苦操勞了一輩子,她老人家早該頤養天年了。

過完春節,他在“叮叮當當”地修雞舍。母親拄著拐杖,敲碎嚴實的河冰,顫巍巍地提了一大桶水,準備燒水洗澡。“咳咳、咳咳”,秸稈不容易點著,廚房裏,母親熏得眼淚直流。記憶裏,從小到大都是這樣:洗澡、洗衣服都要燒一大鍋水。冬天風大,煙囪不易排煙,加上柴草濕,整個屋子裏都是烏煙瘴氣;夏天灶膛熱,火光輝映中,常常汗流浹背,還弄得滿臉的灰。

“要是有台熱水器,那該多好哇!那媽她就……”正這麼感歎道,但轉瞬,他眼前迷蒙了起來。眼下,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年前,辛辛苦苦舍命挖煤的工錢,老板還沒規規矩矩地給。去年家裏種著的幾畝薄地,在台風中伏倒一大片,收成少、癟穀又多。眨眼間,兩個孩子又要開學了,學費也沒得著落……想到這裏,他犯愁了,再沒心思幹活兒。放下手中的木料,眉頭緊蹙地蹲在牆角,抽著悶煙,一根接一根……

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溫暖的陽光曬得人懶洋洋的。小貓眼睛眯成一道縫,從他眼前踱過,掃掃尾巴,慵懶地趴在掃帚上。他忽然若有所悟,隱約記起小學課本上關於顏色與光照吸熱的原理。突然,腦中靈光一閃。“恩,就這樣!”猛地一拍大腿,愁雲盡散,他興奮得蹦了起來。

興致衝衝的他立馬找來了一塊舊門板和66隻深綠色或褐色的啤酒瓶。首先,用玻璃刀在所有瓶子底部鑽圓孔,大小正好是瓶子的口徑。接著,在木板上,把瓶子分成6排,每排11個。排與排之間,瓶口套進瓶底,接口處用橡皮圈密封好。然後,用膠水將所有瓶子粘在門板上,並將其豎起,傾斜60°,下麵用架子撐牢。

接著,最上排瓶子的所有瓶口,用一根管子將其連接,作為進水口。再找來一隻大木桶,用作水箱。平時,不斷往裏麵加水。最下排瓶子的瓶底,也同樣用管子連接,就是出水口,一直接到屋子裏。在屋內,隻要輕輕扭開閥門,水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出來。接著再稍稍整合、改進一下。最後,大功告成,一個簡易的“熱水器”就這樣誕生了!

經過半個下午的日曬,試驗了一下水溫,不是很熱,但洗澡、洗衣服已足夠了!

此後,母親洗澡就再不用燒水了。天氣好的時候,“嘩嘩嘩嘩”,等浴盆放滿水,他就給年邁的老母親擦洗身子,輕輕地,一遍一遍。搬張椅子,在土屋前、和煦的暖陽下,給媽梳頭、捶捶風濕痛的腰椎。有時,還攙著到林子裏走走,日落時,倆人再慢悠悠地踱回家。暮色濃重中,娘倆兒的心就像地上緊貼一起的落葉。

樂滋滋地撫著“發明”,他還“煞有介事”地給自己的“酒瓶熱水器”取名為“寶瓶牌太陽能熱水器”。據說,每天曬熱的水能夠三四個人洗。利用閑暇,他還給許多經濟拮據的村民做了這樣的熱水器。

後來,海爾公司知道“啤酒瓶熱水器”後,深為他的孝心感動。送來一台大容量太陽能熱水器,並派專業技術人員對其環保、資源回收利用方麵給予肯定,以及密封、保溫、吸熱等性能提出建議和改良方案。

他的事就這樣傳開了。當一窩蜂的記者扛著“長槍短炮”來,要他說幾句煽情的話時。年過半百的他剛從田裏上來,褲腿粘滿泥巴,極不自然地扯扯衣襟,訕訕笑:俺沒上過學,掙不了幾個錢,隻想讓咱媽洗澡時不冷。說到此,他有點沮喪,“俺能給媽她做的也隻這些了。”最後,他還認真地對著鏡頭說,希望能把“熱水器”的製作技術和經驗加以推廣,無償提供給更多需要的人。

他叫馬彥軍,是陝西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鄉下,那樣的身影隨處可見——卻不是每個人都有如此別出心裁的孝心。66個啤酒瓶裏流著的溫水,載著他的感恩與回報,汩汩滋潤著母親的心田。

其實,馬彥軍的“熱水器”也有不少缺陷,比如加水不方便,陰雨天不管用等等。不過,這都不重要。在我看來,“啤酒瓶”所承載的意義遠遠超過腦白金、富硒康。貧困中的真情,卻讓人倍感溫馨與暖和。

烏鴉反哺,舐犢情深。孝心,源於赤子情懷,沒有大小、不分貴賤。哪怕,隻是66個破酒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