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4
看月買物
有個商人出外做生意,臨行前夕,妻子囑咐他說:“回來的時候,記住給我買一把牙梳呀!”商人問:“牙梳的樣子是怎樣的呢?”
妻子指著窗外的一彎新月,說:“瞧,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樣!”商人點頭應道:“哦,知道啦!”
商人做完買賣,回到家裏,妻子問他要牙梳。他打開行李,拿出一麵圓鏡子給他。妻子見了,說:“你就給我買這個?牙梳呢?”商人答道:“這就是你要買的牙梳啦!你不是說過牙梳像天上的月亮一樣嗎?我買的時候,天上的月亮比這東西還要圓哩!”
識牛識馬不識人
從前有個女婿,癡呆愚蠢,什麼事也不會幹。他妻子教給他說:“我家祖傳有兩軸古畫,就是‘芳草渡頭韓幹馬’、‘綠楊堤畔戴鬆牛’,你如果見到這兩軸畫,就用這兩句話去稱讚,準保沒錯。”後來他到嶽父家,嶽父果然取出這兩軸畫來給女婿觀看,女婿就拿老婆教給他的兩句話來稱讚,嶽父聽了很高興。
後來,嶽父又買了一軸十八學士畫,叫女婿來看看畫好不好。女婿打開畫一看,就說:“好一軸古畫。真是‘芳草渡頭韓幹馬,綠楊堤畔戴鬆牛’。”旁邊的人都大笑起來。
嶽父氣壞了,開口就罵:“你隻識牛識馬,哪裏還識得人!”
健忘
齊國有個人很健忘,走路常常忘記停步,睡覺常常忘記起床。妻子聽說艾子說話詼諧,富於智慧,能使人心眼開竅,叫丈夫到他那裏求教。
於是,這人立即騎著馬,挾著弓箭去找艾子。走不到30裏路,他覺得肚子脹得很急,便下馬解手。大便完了,他看見身邊自己插的那支箭,吃驚地說:“不知誰放的冷箭,險些兒射中了我呀!”這時,他又瞧見樹下自己拴著的那匹馬,高興地說:“還好,受了一場虛驚,卻得到一匹好馬!”他正要去牽馬,不想踩著了自己那堆糞便,氣得哇哇大叫:“這是哪條瘟狗屙的,呸,呸!”說著,他解下韁繩,將馬掉過頭,騎上去就走。走呀走呀,回到家門口他也不知道。這時,他的妻子正走出門來,他連忙問她說:“大嫂,這可是艾子的居所嗎?”妻子見他連自己的家和自己的老婆也忘記了,頓時無名火起,大罵他一場。他神情沮喪地對妻子說:“你我素不相識,大嫂何故出口傷人?”
手如薑
從前有個人,在家裏常常受老婆的氣。可是在外邊,他卻死要麵子,自誇是一個“最不怕老婆的大丈夫”。
一天,這人去趕集,見人們圍著一個相麵先生看手相,便擠進去看熱鬧。隻見相麵先生口中念念有詞,說:
男人手如綿,身邊有閑錢。
女人手如薑,錢糧滿箱倉。
這人聽了喜不自禁,拍手大叫起來,說:“這可好了,我交上了好運啦!”圍觀的人問他交上什麼好運,他說:“我老婆就是手如薑哪!”
相麵先生奇怪地問:“你怎麼知道的呢?難道你也會看手相麼?”這人得意地做了個手勢,說:“昨天她掌我一個嘴巴,直到現在臉上還辣乎乎的哩!”
牛和丈夫
有兩家鄰居,一戶姓王,一戶姓李。王家媳婦聰明伶俐,常常受到鄰人們的讚揚。李家媳婦聽了酸溜溜的,心裏說:“哼,我比她不知聰明多少呢?”
一天,王家媳婦見有人在家門前打她家的耕牛,連忙趕了出來,對那人罵道:“我家這頭牛,是南京來的牛、北京來的牛,你打死我的牛,我要你做我的牛!”那人聽了,連忙向他賠個不是。
李家的男人將這件事告訴了妻子,又誇獎王家媳婦一番。
李家媳婦不以為然地說:“這樣的話,誰不會說呀?”
過了幾天,李家媳婦見丈夫在家門前跟一個人打架,立即衝出門來,指著那人大罵:“我家丈夫,是南京來的丈夫、北京來的丈夫,你打死了我的丈夫,我要你做我的丈夫!”旁人一聽,笑得眼淚也流了出來。
公猴母猴
有一天,張秀才去拜訪侯秀才,恰好侯秀才有事出了門,他正要告辭,侯太太彬彬有禮地問:“先生貴姓?”張秀才答道:“免貴,小姓張。”侯太太又問:“是弓長張,還是立早章?”張秀才畢恭畢敬地回答:“弓長張。”侯太太跟著又問:“張先生用過午膳了嗎?”張秀才說:“用過了。”侯太太立即端上茶來說:“張先生,茶粗水淺,您就將就用點吧!”
張秀才回到家裏,向妻子說起這事,稱讚了侯太太一番。
妻子不以為然地說:“這有什麼了不起的,難道我不會說嗎?”
過了幾天,侯秀才來回拜,張秀才客氣地把侯秀才迎進門來,張太太趕緊上前問道:“先生貴姓?”侯秀才回答說:“免貴,小姓侯。”張太太跟著問:“您是公猴,還是母猴?”侯秀才聽了,樣子很尷尬,張秀才在一旁暗暗叫苦。
老皇曆
有個賣油郎,娶了個會過日子的妻子。一年年關,賣油郎不但沒錢過年,欠下人家的債也無法償還,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候,妻子搬來一壇子油,說:“把油賣了還賬吧,剩下的錢就買些肉來過年。”賣油郎問她油是從哪裏來的,妻子說:“每天我都偷偷地從你賣的油舀出一勺,倒進這壇子裏藏起來。一天一勺油,不見得怎麼,可積攢一年就是一個大數目呀!”
一個賣皇曆的小販知道了這件事,回家向自己的老婆誇獎賣油郎的妻子。他老婆不以為然地說:“這件簡單的事,誰不會做呢?”
這年年底,賣皇曆的小販也還不起債,正在唉聲歎氣。他老婆見了,暗暗高興,立即搬出一大堆舊皇曆,說:“你愁什麼?這些皇曆是我平日積攢下來的,拿去賣掉,還了債再買些東西過年吧!”丈夫見了這堆過時的老皇曆,氣得說不出話來。看門
主人要出門走親戚,臨離開家的時候再三囑咐他的仆人說:“我走了以後,你千萬要看好大門。還有那驢子和繩索,也當心別把它們搞丟了。”
主人出門以後,仆人挺認真地負起責任。每天他都要數上幾遍,看看大門、驢子、繩索丟了沒有。
這天,前村唱戲,吹吹打打,好不熱鬧!仆人聽著動聽的樂曲聲一陣陣傳來,心裏覺得癢癢的,巴不得去看上幾眼。大門、驢子、繩索怎麼辦呐?
他皺著眉頭想了又想,差點兒把眉毛連根兒擠出來。
“主人交代我看好大門、驢子,還有繩索,我把它們一古腦兒全帶去,不就成了嗎?”
嘿,他覺著自己可找到了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他“吭吭哧哧”把兩扇大門卸下來,用繩索捆了個結結實實,然後放到了驢背上。收拾齊畢,就鬆鬆悠悠地趕著驢,到前村看戲去了。
他剛離開家,幾個小偷恰巧路過,沒有大門的院子裏,看不見一個人影,小偷就放心地跑進去,把屋裏的東西偷了個精光。
仆人看罷戲回來,主人也回到了家。看到家裏七零八落,東西丟得幹幹淨淨,主人氣得臉色發青,心火兒直往上冒,責問他道:
“我不是讓你看好大門嗎?怎麼東西都被偷光了呢?”
“你吩咐我看好大門、驢子,還有繩索。”仆人指著院子裏馱著門板的驢子,渾身是理,“你看,它們一樣也沒有丟!”
一副酸相
一天,有個賣罐子的經過王大嫂的家,因為口渴,便向她討碗水。賣罐子的知道王大嫂是個愛奉承的人,不誇獎她幾句,連一口水她也不給喝,就說:
嫂子像十七、十八、二十五,
猶如壇中水豆腐,
三月蘿卜有水色,
葉裏梅花入畫圖。
王大嫂見他讚賞自己年輕貌美,心中樂開了花,連忙把他請了進來,又泡茶又遞煙,還給他做了兩個荷包蛋。
晚上,丈夫回來,王大嫂忙不迭將這事告訴他。丈夫聽了,皺著眉頭說:“人家挖苦了你,你還蒙在鼓裏哪!十七、十八、二十五,加起來就是六十,年輕嗎?壇中水豆腐——黴了,三月蘿卜——筋多,葉裏梅花成了梅子——一副酸相,美嗎?”
人參湯
有這麼一個公子哥兒,平日隻知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逍遙自在地過日子。
一天早上,這公子出門,走著走著,突然看見一個挑擔的窮漢倒在地上,怎麼也爬不起來。他不認識那窮漢,便問旁邊的人:“他是誰?為什麼老躺在地上不肯起來呢?”
旁人答道:“這漢子家裏很窮,已經好幾天沒有吃飯啦!他是餓壞了倒下來的,再沒有氣力爬起來哩!”公子感到很奇怪,不禁對窮漢說道:“唉,你既然沒有飯吃,為什麼不先喝碗人參湯再出門呀!你不知道吃一碗人參湯可以飽上半日麼?”
有個人覺得好笑,說:“既然飯也吃不上,哪來錢買人參熬來吃呀?”公子瞪了那人一眼,不以為然地說:“沒錢買人參,不可以買點肉脯來充饑嗎?”
一個疤勝過兩個疤
一天,財主的兒子趕集,看中了一架非常精美的雕花床,很想將它買下。誰知他身邊帶的錢不夠,便立即回家去取。可當他趕回來的時候,這床已被人買走了,不禁跺腳大叫可惜。
賣主對他說:“我還有一架更精美的雕花床哩,隻是小一點兒,客官不妨看看。”財主兒子一看,這架小床果然比那架大的漂亮得多,便高高興興地買了回去。
這架小床,不管怎麼樣他也無法躺得下。於是,他就借來一把鋸子,將自己的兩隻腳鋸了下來。他試著躺下,床不長不短,正好合適。正當他得意洋洋的時候,財主走了進來,得知兒子的愚蠢舉動後,便氣憤地罵道:“你這畜生,太糊塗啦!雙腳鋸了留下兩個疤,而腦袋鋸了隻有一個疤,你怎麼不想想:一個疤勝過兩個疤呀!”
胸有碗墨
財主少爺張五,呆頭笨腦,在私塾讀了十多年書,也認不了幾個字。
這天,財主和客人在廳堂喝茶,正好張五放學歸來。客人見張家公子手挾書本進來,恭維說:“五少爺是個喝墨水的人,學問定然不淺呀!”財主歎了口氣說:“唉,讀書十載,胸無點墨,不堪造就!”
張五聽了,心裏想道:原來自己讀書這樣蠢,就是因為沒有喝過墨水呀!於是,他立即跑到書房,磨了滿滿一大碗墨,像吃藥茶那樣,捏著鼻子硬喝到肚裏去。之後,他三步並作兩步,興衝衝地跑到廳堂裏對父親說:“爹呀,你以後該說我‘胸有碗墨’啦,剛才我足足喝了一大碗墨呀!”
偏偏姓萬
從前有個財主,雖有萬貫家財,但幾代都沒個人識字。這年,他請來一位先生,在家教兒子讀書。
先生上第一課,先教寫字。他寫一畫說是“一”字;寫二畫,說是“二”字;寫三畫,說是“三”字。教到這裏,財主的兒子就把筆一擲,興高采烈地跑去告訴父親,說:“我全學會啦,我全學會啦!爹你快把老師辭退吧,不要破費錢財呀!”財主聽了很高興,真的打發走先生。
過了不久,財主要請一個姓萬的朋友吃酒,他一是就叫兒子起來寫請帖。誰知過了半天,財主還不見兒子把請帖寫好,便去催促他。兒子抱怨那人說:“天底下那麼多的姓,他什麼也不要,偏偏要姓‘萬’的,害得我從早晨到現在,才寫完五百畫。爹,你說氣人不?”
民賊
有個叫賈良臣的商人,很講究身份,不許家裏直呼其諱,如果有誰提到“良臣”兩字,就以犯諱之罪論處,重重地加以責罰。賈良臣有個小兒子,人很“機靈”。他讀書凡遇到“良臣”二字,就改念“爹爹”。賈良臣每次聽了,都豎起大拇指,誇獎他聰明。
一次,賈良臣外出經商回來,當晚就喚來小兒子,說:
“小乖乖,爹爹很久沒有聽到你的讀書聲啦,快把《孟子》這本書拿來,念給爹爹聽吧!”
小兒子立即拿來書本,高聲朗讀起來。賈良臣越聽越高興,不住地點頭微笑。聽呀聽呀,他的臉色突然變了,掄起大巴掌劈麵向小兒子摑下去。
原來小兒子讀到《孟子》中“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這一句,改讀成“今之所謂爹爹,古之所謂民賊也”。妙處難學
有個人聘來一位先生教兒子讀書,這人當著先生的麵教訓兒子說:“先生品學兼優,從今天起,你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照先生的樣子去做,知道嗎?”兒子連連點頭答應了。
一天,這學生陪先生一起吃麵條。他兩眼一眨也不眨地盯著先生,先生拿起筷子,他也跟著拿起筷子;先生吃一口,他也跟著吃一口……
先生見了,不禁哈哈大笑。這一笑,竟被麵條嗆住了。
“啊……啊……啊欠!”先生突然打了個噴嚏,不想麵條竟像條長長的蟲子從鼻孔裏鑽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