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琦一天都悶悶不樂,將憋在心裏十幾年的話說出來,她並沒有覺得輕鬆,反而有一種負罪感。傍晚時分,王瑜琦來到操場上。月色皎潔,漫天星光璀璨,靜謐的夜空呈現出一片寧靜祥和。可與如此平靜的夜色相比,王瑜琦的心卻瑟縮在陰暗潮濕的角落裏簌簌顫抖,她不由得交叉著雙臂抱在胸前,感覺自己很冷很孤獨。
時間沉澱了她的浮躁過濾了她的思想,使她能夠冷靜的重新審視過去的種種。她想起了一些人也想到了一些故事。
不知從哪裏看到過這樣一則寓言。一個小女孩因為和她的父母吵架,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她身上沒有帶錢,肚子餓得咕咕叫也堅持不肯回家。這時路旁小飯店的一位好心的婆婆發現了她,給了她一個饅頭一碗飯,她吃飽後非常感激這位婆婆。但婆婆卻說:“我隻是讓你吃了一頓簡單的飯你就這麼感謝我,你知不知道你父母把你養育成人耗費了多少心血。也許他們有些不對的地方,但也是為你好。孩子,一個陌路人小小的恩惠你都能銘記在心,為什麼卻體諒不到最親的人的那份真心呢?不要把他們對你的愛當成是理所當然,更不要忽視他們的感受,明白嗎?”
“殃及池魚”是什麼意思,而那些被我們傷害的人往往都是身邊最親近的人。
“我會不會就是那個迷失方向的小女孩兒呢?”這個故事無論讓誰評價都會覺得小女孩做錯了,而婆婆那些話更是包含哲理。可是如果將小女孩置換成自己,自私的人類就會將錯誤歸咎在別人身上。這就是所謂的“當局之謎,旁觀之清”吧。
賀婭涵曾經給她說過一件關於她和她父親鬧矛盾的事情。那是大學填報誌願的時候,因為賀婭涵和她父親出現了分歧,兩個人半個多月沒有再理對方。
填報誌願時,賀婭涵想報考藝術院校,可是他的父親卻執意不肯,理由是他認為搞藝術的將來工作不穩定,一個女孩子還是安分些好。兩個人因為這件事鬧得很僵,誰也不肯退步。後來她父親一氣之下說:“羽毛還沒長全呢就試著想飛啦。好,你要是再不聽話,我就斷了你的糧草!”
當時聽了賀婭涵她父親的話,王瑜琦噗嗤就樂了,開玩笑的說:“你老爸的語氣,怎麼聽起來像管教牲口一樣。後來真的因為糧草的問題妥協啦?”
賀婭涵說:“他那些都是氣話,難道還能把我扔在大街上餓死不成。我之所以妥協,主要是因為他是我爸,而且我知道他也是為我好。”
“是啊,哪個為人父母的不是為孩子著想。”王瑜琦漸漸的明白了些,她開始懊悔自己的魯莽。可是事情已經鬧到無法挽回的地步,她又該如何收場呢?她拒絕承認自己的錯誤,因為她感到害怕。就像一個忠實的教徒死心塌地的信奉他的宗教,當突然有一天他被告知他的信仰全是錯的,是徹底的謬論,他會怎樣?一個沒有信仰的教徒就像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當理想破滅的那一刹那,他隻有發瘋,隻有死路一條!
想到這些,恐懼攫緊了她的心髒:“難道我錯了嗎?”她想起電話裏母親絕望的語氣,“是我毫不留情的傷透了她的心?”她頹然蹲下身去,抱著膝蓋,將頭埋的很低,淚水奪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