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1 / 3)

章節2

滕小國的傳說

東滕城索有“滕小國”之稱。因為舊時這裏有個“滕國”,滕縣也由此而命名。

傳說在兩千多年前,有一次連下陰雨,一連下了半個多月。許多房子都給淋倒了,水都漫到了膝蓋,黃河的水不斷地上漲,終於黃河決口了,大水眼看到“滕小國”了。人們非常驚恐,天上突然下來一條龍,那條龍東西橫躺著,身長十來裏路,把洪水給擋住了。人們慌忙告訴了滕文公,滕文公帶了眾大臣及兒子來看。

滕王的兒子二十左右,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他見那條龍,龍眼大的出奇,似乎露出一股凶氣。他想:龍能吞雲吐霧,還會下雨。這次洪水是它搗的鬼。他挽起弓,上滿弦,使足力氣對準龍眼射去。箭頭插進了龍的左眼,鮮血從眼裏流了出來,把水都染成了紅色。滕王的兒子又拉起弓,準備朝龍的右眼射去的時候,滕王忙打掉他手中箭,大聲地斥責道:“小逆子,你惹下大禍了,還不跪下給龍爺請罪。”說完,滕王跪下了,大臣們也跟著跪倒了,人們也都跪倒了,小王爺也隻好跟著跪下。

龍掉淚了,想到自己為了保護人們的生命財產,不怕勞累,反被小王爺射了一箭,他的心碎了,眼睛疼得難忍,不如自己一走了事。人們苦苦地哀求道:“龍王爺,你千萬不能走呀!你一走,我們都完了!請你可憐可憐我們吧。”它的心又軟了,是啊!我一走,這麼多人會葬身魚腹。它在那裏一直擋到洪水退去。

滕王設宴招待龍王,龍王傷透了心,不來赴宴,決心離開這裏。滕王親自去挽留它,它也不肯來。滕王知道是挽留不住它了,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命令全國的能工巧匠,在龍王休息的時候,在它的頭上建了一座廟,把它鎮在那裏了。因此,滕縣逐漸繁華起來,成了全國有名的大縣。

豆綠

曹州牡丹園麵積之大,品種之多,堪稱天下之最。花園裏的牡丹花色,除黑、白、紅、黃、粉、蘭、紫之外,還有一種珍品,那就是綠牡丹。這綠牡丹名叫豆綠,此花初開時青綠色,盛開時漸淡,色如青豆,嬌嫩嫵媚,清爽襲人。傳說豆綠牡丹是百花仙子頭上的玉簪子變的。

當地有個風俗,每到穀雨這天,附近花農都要在百花園舉行一次賽花會。大家把自己園中最好的牡丹移進花盆,端到賽花會上來,擺在石台上。誰家的牡丹花若被評為一品花,那寫有“花魁“二字的鎦金匾額便掛花園門上。花農們為奪得“花魁”金匾,每年都在培育著新的牡丹珍品。

這年,賽花會分外熱鬧,天不亮,花會上已是人山人海。百花仙子變成一個鄉村姑娘,擠在人群中,和大家一起觀賞著各色牡丹。圍觀人最多的是王家花村的紅牡丹,那牡丹花大色豔,花瓣重重疊疊,花朵顫顫欲墜;好似豔紅色的繡球;花農王二站在石台上,洋洋得意地望著眾人,心裏想;“花魁”金匾今年要掛在我家門上了、百花仙子擠上前去,圍著牡丹看了看,微微一笑,說道“此花雖好,不屬上品!”王二一聽,二目圓睜,說道;“小丫頭乳臭未幹,懂什麼上品下品,我這牡丹花紅如火,取名就叫‘丹爐焰’。論花型,講花色,哪棵牡丹能與它相比?”旁邊一老者看看百花仙子,笑著說道:“聽你口氣,似懂養花之道,老朽倒想聽聽你的高見!”百花仙子指著“丹爐餡”道:‘此花棵株嬌小,枝條細嫩,不如‘脂紅’挺拔健美,又不及‘狀元紅’瀟灑多姿,此花盛開時雖美,近謝時花朵變成黑紫顏色,枯萎的花瓣不落地下,卻殘留枝上,如醜女吊死枝頭,更為減色!”幾句話說得老者連接點頭;說得王二目蹬口呆,想不到這小丫頭還有兩下子,花謝時的情景她如何知曉?看來定是位行家,王二不願,正要開口爭辯,忽聽一陣喧嘩,原來“奇香園”的花農又抱來一株牡丹。眾人“忽”地一下圍上去,百花仙子一看連聲稱讚好花!那花朵是銀紅色,鮮潔透亮、異常奪目。花蕊是綠色花瓣組成,紅中點翠,更顯豔麗。這就是紅色牡丹中的珍品:大胡紅。眾人讚不絕口,公推大胡紅為“花魁”。頓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花魁”匾額掛在了“奇香園”門上。王二心中懊惱;搬起牡丹“丹爐焰”撤出人群,匆匆回到王家花村。原以為今年能奪得“花魁”,想不到半路上殺出來大胡紅他望著自己的牡丹,那花朵將要萎謝,他恨得咬牙,口中說道,“我三年的心血白費了”說著,拿起一根木棍,向“丹爐焰”砸去:木棍還沒落下。百花仙子飄然而至,說道:“好花需要心血澆灌,三年就想育出牡丹珍品,你想得太容易了!”王二一見是她,將木棍狠狠摔在地上,坐在一旁喘粗氣。百花仙子見他是個性格倔強的青年,故意激他說;“你這個人隻有爭勝心,就是沒有血氣!吃不得苦,受不得罪!”王二一聽跳起來:“我咋沒有血氣!隻要能育出牡丹珍品,吃苦受罪我不怕!刀山火海也敢上!”百花仙子說道:“你若有誌氣,便按我的話去做:捧來黃河灘上土,取回東海灣中水,此地栽下花一株,八年之後奪花魁。”說罷,她從頭上拔下碧玉簪一支,丟在地上。那簪兒綠光一閃,便進入土中,王二抬頭看那女子,也不知何處去了。

王二在玉簪入土的地方,留下暗記,便去黃河灘捧土了。他不分晝夜地走啊走,鞋磨破了。他光著腳走;腳底磨出了血泡,他就用布將腳包起來,一瘸一拐地往前挪;來到黃河灘,他取出一條布口袋,捧了半口袋沙土,顧不得喘息,又急忙往回走。這天,他來到離曹州五十裏的白河窪;突然下起瓢潑大雨,這裏前不靠村、後不靠店,難找個避雨的地方。王二背著沙土艱難地走著,等他走出大窪,肩上扛的沙土已被大雨衝得一幹二淨了。王二雙手捧著空口袋,難過地哭了。他擦幹眼淚,又返回黃河灘,二次取土回來,誰知,來到白河窪又下起雨來。王二把沙土放在胸口,趴在地上,用身體緊緊地護著口袋。大雨過去了,天也黑了。王二冷得渾身打顫,他硬挺著一夜走了五十裏路,終於把黃河攤的土帶回來了。栽上牡丹根,王二又去東海灣取水。他一路上受的罪,那就別提了。去一趟東海,翻山越嶺,整整走了一年零三個半月,他回來那天,村上人都不敢認他了:臉色蠟黃蠟黃,身上幹瘦幹瘦,衣服破成一條一條的,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

王二取回水了,小心地澆在牡丹棍上。三年,牡丹發芽了;五年,牡丹長葉了;七年,牡丹棵長高了;到了第八年春天,牡丹開花了,王二一看是綠花,是青綠色的花。

綠牡丹開花的消息轟動了曹州城,來觀賞牡丹的人擠破了花園,王二想起了那碧玉簪,給綠牡丹起了個名字叫綠玉。因它盛開時如綠豆色,也有人叫它豆綠。這年,豆綠奪得了“花魁”金田奇香園的花農要用整個牡丹園換王二那棵豆綠,王二不願。他說:“別說你一座牡丹園,你給我千兩黃金我也不換!”到如今曹州還有“綠玉值千金”的說法。

藏珠

穀雨時節,堪稱“國色天香”的曹州牡丹競相開放,五彩繽紛的花朵開滿枝頭,笑迎中外遊客。隻有一種牡丹與眾花不同。它那銀紅色的花朵不是開在枝頭,而是藏在綠葉叢中,人們叫它“藏珠”。後來,有人給它改了個名字,叫它叢中笑,其實,她不是在笑,而是在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