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一個民族的進步,離不開文明的滋養;一個公民的成長,離不開價值的引導。走在複興之路上的中華民族,不僅要在經濟建設上奮起直追,更要在精神文化上煥發出自己的精氣神。

人生需要信仰驅動,發展需要價值導航。黨的十八大順應世情民意,從國家、社會和公民三個層麵,用24個字提煉出現階段全國人民價值觀“最大公約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就是國家層麵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麵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層麵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神州百年,滄海桑田。曆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自強才能自立。沒有國家的富強,何來社會的安定、人民的幸福?對富強的追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體現了現階段的最大國情。封建殘餘的頑固侵襲,飽受外敵入侵的慘痛經曆,使得中國人民更加渴望民主,更加珍視民主。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國家一直以擁有五千年不曾間斷的燦爛文明而自豪,但我們決不能躺在文明的故紙堆裏孤芳自賞,而要奮發圖強,著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家和萬事興,和諧是東方文化的獨特價值追求,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都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與和諧安寧的人際關係。

人類曆史就是一部追求自由、獲得解放的曆史。回望改革開放,其初衷就是打破重重枷鎖,釋放自由活力。從最初的“大包幹”,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確立,體現的都是對自由的尊重。平等是對普遍自由的一種維護。人人生而平等,沒有人天生高人一等,這是平等的基本含義。平等,不是絕對的平均,而是基本權利的平等。公正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價值紐帶。公平正義如同日月光華,讓每一個人都平等地受惠,它既包括程序上的公正,也包括結果上的公正。法治就是依法治國,自由、平等、公正都離不開法治,法律麵前人人平等,法律麵前沒有例外,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對於每一個公民而言,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就是我們的價值標杆和人生追求。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熱愛祖國的山河,熱愛民族的曆史,關心祖國的命運,危難之時英勇戰鬥,勇於為國捐軀,都是愛國主義的表現。敬業就是專心致力於自己的事業。吃苦耐勞、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恪盡職守,都是對敬業精神的最好提煉。誠信就是誠實無欺,講求信用,內誠於心,外信於人。這就要求我們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用誠實勞動獲取合法利益。我們常說的“言必信,行必果”、“一諾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是對誠信的精辟詮釋。友善是指朋友之間親近和諧。不僅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友善,如為人謙恭莊重、待人寬厚和氣、處事誠實剛正、常懷慈善之心等,還包括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來都不是高不可攀的道德標準,但也唯有付諸行動才能實現其應有的價值。呼喚莫若實幹,心動不如行動。公務員為群眾辦好每一件實事,是敬業的詮釋;商家為消費者提供貨真價實的每一件商品,是誠信的代言;陌生的朋友展露的每一個笑容,是友善的傳遞……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價值取向,決定著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調研時提出的“扣子理論”,為廣大中小學生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了一個非常形象、非常貼切的比喻。那麼,究竟該怎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呢?

一是勤學。蕭伯納說過:“知識不存在的地方,愚蠢便自命為科學。”知識不可缺,知識即美德。知識是樹立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為學之道貴在勤。青少年時代,正是求學上進的好時光。有充沛的精力,有老師的教育,有父母的指點,此時不努力,更待何時?套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哪裏有天才,不過是把別人玩遊戲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已。

二是養德。一個人對社會有沒有用,道德品行是第一位的。“有德無才是次品,有才無德是毒品。”一個人隻有重操守、重品行,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長大以後才有可能成“正品”、“極品”。養德,既要養大德,立誌報效祖國、服務社會,放眼長遠,做一番大事業,更要養小德,管好小節,做好小事,不闖紅燈,不說粗話,不做壞事,學會感恩,學會寬容,學會自律。

三是實幹。“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麵對歹徒持刀亂砍,“最美少年”柳豔兵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感動中國的高考答卷。踐行核心價值觀,並不是要求人人都有“最美少年”的英雄壯舉,但我們都應該學習他那種明辨是非、敢於亮劍的崇高精神,該出手時就出手,以實際行動彰顯價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