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行星資格的爭議
冥王星是行星嗎
美國羅斯地球及太空中心的科學家提出新理論,認為太陽係中離太陽最遠的冥王星其實不是行星,而隻是一塊巨大的冰,應將其“除名”。
據這個隸屬紐約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的機構稱,在海王星外是一條由冰雪形成的管星帶,這其中就包括冥王星。不過大部分天文學家認為,除非有確實證據,否則冥王星將仍被視為太陽係第九大行星。
行星資格的爭論
自從70多年前被發現的那天起,冥王星便與“爭議”二字聯係在了一起,一是由於其發現的過程是基於一個錯誤的理論;二是由於當初將其質量估算錯了,誤將其納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冥王星,當時錯估了冥王星的 質量,以為冥王星比地球還大,所以命名為大行星。
然而,經過近30年的進一步觀測,天文學家發現它的直徑隻有2300千米,比月球還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確認,“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寫入教科書,以後也就將錯就錯了。冥王星的質量遠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衛星世界中也隻能排在第七、八位左右。
新世紀的發現
進入21世紀,天文望遠鏡技術的改進,使人們能夠進一步對海王星外天體有更深的了解。2002年,被命名為50000 Quaoar,即誇歐爾的小行星被發現,這個新發現的小行星的直徑(1280千米)要長於冥王星的直徑的一半。
2005年7月9日,又一顆新發現的海王星外天體被宣布正式命 名為厄裏斯。根據厄裏斯的亮度和反照率推斷,它要比冥王星略大。這是1846年發現海王星之後太陽係中所發現的最大天體。它的發現者和眾多媒體起初都將之稱為“第十大行星”。也有天文學家認為厄裏斯的發現為重新考慮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供了有力佐證。
冥王星真的能除名嗎
冥王星一直都跟其他八大行星有所區別,它較像管星,其公轉軌道比其他行星多傾斜了17度。在1930年剛發現它時,科學家認為它的體積一如地球,但現在發現它的直徑隻有2273千米,比 月球還小。
1992年,天文學家在海王星外發現由數以百計的冰和石組成的彗星,將之稱為凱珀帶,其中約有70顆分星與冥王星的公轉軌道相近。
羅斯中心稱,由於對行星沒有一致的詮釋,故應把太陽係分為太陽與五類物體:像金星、水星、地球和火星這種由高密度石質形成的細小行星;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由碎石和鐵形成的小行星帶;巨大的氣體星球如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奧爾特星雲和凱珀帶。至於冥王星,羅斯中心則認為它應是凱珀帶的一分子。
該中心說,過去也有行星被“廢”的先例,如 1801年被稱為行星的穀神星,後來就被重劃為小行星,因為它的寬度隻有933 千米。
反對“廢”掉冥王星的天文學家說,穀神星的行星地位隻享用了一年,冥王星卻享用70多年,況且“廢”穀神星是獲天文學界一致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