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1章 夏能勳印象(1 / 2)

我認識夏能勳是個偶然的機會,2010年我和媒體的幾個朋友到安化梅城采風,法律工作老張告訴我,蚩尤不錯,夏支書正在搞旅遊開發,邀我們去看看,我們就驅車去了蚩尤。

我們在村部見到了夏能勳支書,他身材魁梧好象有使不完的勁,也十分健談,把我們帶到他家中招待我們的午餐,他夫人廚藝不錯,幾個菜清香可口色香味俱備,我們吃了個底朝天,還眼巴巴的望著主人還有菜沒有,可女主人也善解人意又上了兩道小菜,可吃得津津有味,看他們那神情我放碗了都吃了兩筷子,朋友說太好吃了勝過美味佳肴。主人看我們這吃相抿著嘴笑,說晚餐再多搞點菜我們吃,是啊這綠色的菜肴具絕對的誘惑,也不顧吃相了,讓主人見笑了。

夏支書帶我們遊覽了蚩尤了所有景點,並給我們介紹了景點的特點,給我們很深的印象,真不愧“小桂林”的美譽,在給我們看蚩尤廟遺址的時候說,原來這有個香爐就叫大禾鼎,是很多年前,朝廷為了歸降蚩尤遺落部族,賜這大禾鼎,在這廟前幾千年了,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一個不良和尚來這,嫌這寺廟清閑香火不旺,一把火就把這千年古廟燒了,把這大禾鼎帶到寧鄉黃材,不知是上天的報應還是什麼,不久這和尚得了不治之症,也痛惜這大禾鼎,就把它埋在廟邊的山上,上世紀五十年代修建黃材水庫,這大禾鼎才重見天日成為國寶。從閑談中得知是我的同年老庚比我年長兩月,退役回家後他到深圳打工承包了深圳機場建設的部分項目,把老鄉介紹到深圳打工,是村裏最先富起來的人,蓋了樓房買了車,兒女都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正當他的事業風生水起的時候,老支書要他回來接他的班,帶領大家致富,經過深思熟慮做好了太太的工作,辭別深圳的事業回到貧窮的家鄉做了村主任,不負眾望把村民介紹到深圳長沙等地打工,成為勞務輸出大村,指導在家村民大力發展種養業,把土產運往深圳等經濟發達地區出售,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和經商意識,培養經濟創收能人,帶動大家致富,受到村民的親睞,現在是村長支書一肩挑,說說笑笑我們的遊玩是十分開心的,處處體察夏支書的睿智與溫馨,是個不平凡的人,也豐富了我文學創作的素材。

村民告訴我們,夏支書可是個大名人啊,他的事跡可上過全國性的大報刊啊,經常有外地的記者來采訪,現在網絡發達,有好多他的事跡介紹啊。我們都不敢做聲,因我們不是來專門采訪的,沒做采訪前的準備,隻是好奇臨時來看看這裏的山水,時間過得真快,太陽就要落山了,我們得下山了,可夏支書一再挽留,要不吃了晚飯再走,可我們的日程安排得緊,隻能告辭。

回住處上網一查,最早的是轉業軍官湖南省第一監獄高管著名詩人丁雪山寫的《少女尋恩記》發表在人間方圓雜誌2004年第16期上,說他在廣東海豐當兵時撿到一個丟棄的女嬰,交給了民政部門,民政部門找到了棄嬰的父母,也找到了夏能勳並應要求給棄嬰取名羅軍梅,羅軍梅長大知曉了自己的身世費盡八年周折終於找到恩人並認作義父的感人故事;另一則是因村名患病無力救治,為了幫助籌措善款,在網上發帖“誰能救助我的村民,我向誰下跪!”引起了網友的注意,並被稱為“湖南最感人村支書”;隻要一個電話,水管壞了、燈不亮了、沒米吃了,夏能勳都會親自送過來!這就是夏支書送給留守老人的溫馨卡;村裏一智障流浪女人撿回來一個可愛小男孩,夏能勳發現後迅速報案網上發帖尋找親人,等等媒體都有報道。從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人員到村支部書記,從縣級優秀人大代表到優秀政協委員,從被23歲少女苦尋8年報恩的“幹爹”到數萬網友追捧的“湖南最感人村支書”,安化縣第七屆政協委員,夏能勳在50年的歲月中堅守在最平凡的工作崗位,卻演繹出一個個不尋常的人生故事。用“三心二意”概括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對待群眾一顆真心,對待工作一顆責任心,對待評獎一顆平常心:此謂“三心”;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此謂“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