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數符號考試
大森林動物小學校的數學老師梅花鹿告訴同學們:明天進行算數符號考試,請做好準備。
“嘻嘻……”小狼嬉笑著說,“這有啥準備的,簡單極了呀!”
小狐狸也說:“是呀!不就那幾個符號嗎?我閉著眼睛都能夠答對。”
小老鼠“吱吱”叫著幾聲,尖聲說道:“你們、你們想得太簡單了吧?老師會這麼簡單地考我們嗎?我、我想是不會的呢!”
小狼和小狐狸齊聲笑話小老鼠說:“你故弄玄虛啥呀?小樣兒吧!”
“吱吱、吱吱——”小老鼠回了他們一句,“孺子不可教也!”
小老虎很讚同小老鼠的話,和小老鼠說:“你說得有道理,我們好好準備吧!”
第二天,梅花鹿老師在黑板上先寫出“請寫出主要的算數符號”,小狼和小狐狸都笑嘻嘻地寫出了“+-×÷”4個符號,見小老鼠和小老虎還在寫,便笑話說“真笨”!
“時間到,”梅花鹿老師說,“請接著答出算數符號的創造者。”
“啊?”小狼和小狐狸麵麵相覷,都坐在座位上發起呆來,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按照老師說的話好好準備,平時也沒有注意,現在誰也答不上來了。
小老鼠和小老虎都“刷刷刷”地寫著答案,還沒等老師說“時間到”,他們就都交了卷。
梅花鹿老師很快看完批完了4張卷子,小狼和小狐狸看著自己卷子上紅紅的“不及格”3個大字,長長的臉都紅了起來。
梅花鹿老師走到小狼和小狐狸麵前,問他們:“知道為什麼‘不及格’嗎?”
小狼回答:“知道,第一題沒有答全,第二題沒有答上。”
“你們一定認為很簡單,就沒有認真準備。”梅花鹿老師說,“要知道,簡單的問題往往不簡單,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你們看看小老鼠和小老虎的卷子吧!”
小狼看起了小老鼠的卷子,小狐狸看起了小老虎的卷子。他們的眼睛都睜得大大的,越看越覺得臉發燒。原來,他們答第一題漏掉了“=”號,第二題的答案是:“+”號和“-”號都是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創造的。在橫線上加上一豎,表示增加;從加號中減去一豎,表示減少。“×”號是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創造的,表示增加的另一種方式,把加號斜過來寫。“÷”號是十八世紀瑞士人哈納創造的。它的含義是表示分解的意思,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號是十六世紀英國學者列科爾德創造的,他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線段更相同了,用來表示兩數相等。
看完小老鼠和小老虎的卷子,小狼和小狐狸一同向老師保證:“以後一定像小老鼠和小老虎這樣,做到平時好好學習,考前認真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