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大過節
喝粥度“臘日”
2010年12月31日深夜,忙了一整天的兔王大白兔剛剛躺下休息。忽然,敲門聲響起。
“誰這麼晚上門來呀?”大白兔一開門,看見的竟是一大束鮮花!
“鮮花會敲門啊!”聽了大白兔的話,鮮花挪開了,好朋友黑鬆鼠的笑臉露了出來。
大白兔笑道:“我想沒有別人嘛!這麼晚了,送鮮花來做什麼啊?”
黑鬆鼠樂嗬嗬地說:“兔王,明天就是兔年了,我祝賀你明天坐上兔年兔王寶座!”
“哦,”大白兔微微一笑,“明天是2011年元旦,但不是辛卯兔年的第一天啊!”
“啊?”黑鬆鼠一愣,紅著小臉問,“2011年元旦,不是兔年開始?”
大白兔回答:“12生肖是農曆紀年,辛卯兔年的第一天是辛卯正月初一。”
“哦,”黑鬆鼠說:“俺明白了,辛卯正月初一即春節是公曆2011年2月3日。”
“對啊!”大白兔笑道,“在此之前仍然是虎年,過30多天才是兔年。我想,人類是最聰明的了,那他們的節日習俗一定很有道理、很有益處的。我們應當學習他們的習俗來豐富我們的生活,深夜正思考‘兔年大過節’的係列活動方案,就是在動物裏過好人們傳統的重大節日,使大家快快樂樂過好兔年。想請你拿個每月重要傳統節日及其活動實施方案呢!”
黑鬆鼠馬上來了精神:“兔王,您太知人善任了!俺是學民俗專業的,明天就報給你。”
“好,就這樣辦!”第二天,大白兔在黑鬆鼠的方案上批示:認真做好準備,把“兔年大過節”活動開展好,注意突出“快樂?祥和”的主題。
大白兔表揚了黑鬆鼠,又征求黑鬆鼠意見:“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第一次開展這樣大的活動,我們是不是搞搞試點,明年1月11日就是農曆臘月初八了——”
“哦,”黑鬆鼠立即明白了,“兔王是想先過好臘八節,這很好啊!臘八節是臘月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叫‘臘日’,俗稱‘臘八節’,喝臘八粥是這一節日的重要習俗呢。”
大白兔點頭:“在兔子和鬆鼠中過,叫‘喝粥度臘日’。我準備物質的,你準備精神的。”
“好!好創意,好想法!”黑鬆鼠馬上跑回家準備去了。
臘月初八一大早,黑鬆鼠便通知兔們和鬆鼠們:“都不用準備早餐了,太陽冒紅的時候,兔王請大家吃節日大餐。”
“兔王請我們吃節日大餐!”兔們和鬆鼠們都樂得手舞足蹈,早早趕到了兔王那裏。
太陽剛剛露出笑臉,兔王便宣布:“節日大餐開始,上粥!”
“啊?節日大餐便是稀粥呀!”兔們和鬆鼠們都驚叫起來。
“不是稀粥!”大白兔笑道,“今天是臘八節,這叫臘八粥,喝臘八粥是臘八節的習俗。”
“哦,我們也過節了!”老黑兔站起來,“這臘八粥很好喝,謝謝兔王的節日大餐!”
老鬆鼠也站起來說:“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掉下巴’,今天這麼冷,喝了臘八粥,倒暖和起來了。謝謝兔王,謝謝兔王!”
“不要謝啊!”大白兔笑道,“頭回過臘八節,請黑鬆鼠講講臘八節,好不好?”
“好——”兔們和鬆鼠們都一邊喝粥,一邊鼓起掌來。
黑鬆鼠站起來給大家行了禮,然後說:“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同時還要逐疫。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是臘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又稱‘佛成道節’。臘八節是怎麼來的?一說釋迦牟尼成佛前進山修行.臘月初八這天因饑餓勞累栽倒路旁,一牧羊女發現,用大米粥將他救活。一說是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時給財主放牛,因牛腿摔斷被財主關了3天沒給飯吃,他到處搜尋食物,終於發現了一個老鼠洞,從中挖掘出豆、穀等糧食,煮成粥喝感到非常香甜。他做了皇帝後,就命太監用各種糧食煮粥給群臣吃,群臣便爭相效仿,後傳入民間,遂成了一種節日習俗。因朱元璋喝粥的日子是臘月初八,故稱‘臘八粥’了。”
“哇——黑鬆鼠真有知識!”兔們和鬆鼠們都說,“過這樣的節日真好,以後還過啊!”
大白兔笑笑嗬嗬地說:“明年是兔年了,隻要大家喜歡,我們就過。”
“兔王真好,兔王真好!”兔們和鬆鼠們又歡呼起來。
歡樂兔大年
大白兔帶領兔們和鬆鼠們過臘八節的信息像長了翅膀,12生肖動物和其他動物都知道了,都覺得兔王的創意好,便紛紛請求兔王大白兔一定把“兔年大過節”活動開展起來。
大白兔很高興,親自批閱了來信,接待了來訪,接聽了來電,一一作了答複,表示采納各方麵的建議,認真安排好“兔年大過節”活動。然後,大白兔對黑鬆鼠說:“兔年春節即兔大年是兔年第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兔年的開始。從除夕開始,傳統習俗多,規矩也多,活動的內容也應當多,各種動物又都參加,所以我們一定要組織好。還是以‘歡樂’為主題,就叫‘歡樂兔大年’吧!”
“好!”黑鬆鼠馬上把兔王的要求傳達給動物們,動物們對兔王順應民意十分讚賞,對這樣的開先河的活動極感興趣。一係列準備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如火如荼。
鬥轉星移,白駒過隙。兔年春節轉眼到了。從除夕開始,兔王便和動物們高高興興地掛紅燈、放爆竹、燃蠟燭、貼年畫,所有動物的家園都“一元複始,萬象更新”了。
為感謝人們對動物的保護,兔王派大象和小猩猩給人們貼春聯。好多人知道了,都爭著迎接動物們。大象一忙,便把“大豬年年盛,小豕月月增”貼在一家人的房門兩邊,橫批“肥豬滿圈”貼在房門上方。識字的人立即哄堂大笑,那家人本想發怒,見是動物朋友,便轉怒為喜,衝笑的人叫道:“笑什麼啊?大象乃吉祥之物,來我家會帶來好運的!”大象知道自己貼錯了地方,忙揭下來貼到豬圈上,人們又是大笑不止。小猩猩一高興,便將一個大“福”字貼倒了,大象忙悄悄告訴他,他紅著臉往下揭,人們卻叫喊起來:“沒錯沒錯!”這家人興高采烈,大叫著:“貼得好,貼得好!福到了,福到了!”
大象和小猩猩帶回了人們送的年糕、瓜果等禮物,又把貼春聯的趣事講給兔王,兔王樂了:“民俗民風皆文化,是很有趣的文化。我們好好學好好用啊!”
這時,黑鬆鼠趕來,報告兔王說“動物首屆春晚”等待兔王啟幕。兔王笑道:“好!開完春晚,我們以短信等方式互相拜年,再守歲。”
在守歲之前的新聞發布會上,兔王親自說明了春節的來曆:春節就是過年,“年”原是一種動物,是為人們帶來厄運的動物。它一來,便樹木凋零,花草不生;它一過,便萬物複蘇,百花盛開。因此,人們期盼“年”過,即“過年”。人類的祖先想了許多對付“年”的辦法,最後終於用紅燈、紅對聯和爆竹震懾和驅趕了它。這便是家家戶戶掛紅燈、貼春聯和放爆竹的習俗的由來。有資料記載,在南北朝時就有了過年的習俗。
“還是兔王知識淵博啊!謝謝兔王了!”動物們叫著拍手。
黑鬆鼠笑道:“不愧是兔年的大王哪!”
“不要捧殺本王啊!”兔王嗔怪道,然後回答了動物們關心的問題:過大年後鬧元宵,下一次大型節日活動是“喜慶‘龍抬頭’”。動物們聽了,山呼:“兔王萬歲!”
喜慶“龍抬頭”
進了二月門,便見“龍抬頭”。動物們“喜慶‘龍抬頭’”的活動於農曆二月初二,即公曆2011年3月6日的淩晨就拉開了大幕。
兔王大白兔先在電視裏做了簡短的講話:二月二節,約始於唐朝。古稱中和節,俗稱龍抬頭。民間傳說,今天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也指經過冬眠的百蟲開始蘇醒。因此也叫春龍節。古時還叫“上二日”、“春耕節”。北方還叫龍抬頭日、農頭節。南方又叫踏青節、挑菜節。如此多的名字,使得“龍抬頭”傳說多、習俗多,活動豐富多彩。現在,我宣布:“喜慶‘龍抬頭’”活動開始!我先透露一個信息,快樂豬將請我們吃豬頭肉!
“哈哈哈哈——”動物們沸騰起來了,“好呀好呀,快樂豬把自己的頭給我們吃呀?”
兔王答道:“這一習俗不可少,保證你們能吃到。好好活動吧!”
虎、蛇、猴子等打著燈籠到井邊擔水,回到家裏點燈、燃香,又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說是“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雲布雨,五穀豐登”。
兔子、馬、牛、羊、狗和豬等,連“雀盲眼”的雞們也在起床前念起了“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了床,他們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說“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然後吃各種飲食,吃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扶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餃子叫“吃龍耳”。它們還呼喚“龍王醒來,保佑風調雨順,國泰安民”!
東方露出魚白肚的時候,兔王出現在王宮旁的園子裏。他說:“相傳,二月二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到他的‘一畝三分地’耕作。有一幅年畫《皇帝耕田圖》為證。現在,我兔王學著皇帝在這裏鋤地鬆土。”黑鬆鼠等見了,都跑到兔王身邊,拉犁的,揮鋤的,頃刻間便把地鋤得幹幹淨淨。
“畫灰龍開始!”兔王親口下令,親手把草木灰拎到井台上,用大木鍁撮上草木灰,從井台的地麵上開始拖動,一直到屋裏水缸底下。然後在院子裏畫了兩個大圓圈,裏麵畫上垂直交叉的兩條直線。那條長長的灰線就是大龍,大圓圈就是寶珠。猴子、梅花鹿等都學著兔王的樣子畫起了灰龍,一條條灰龍便在院子裏出現了。
“畫得好!”就在灰龍剛剛畫完的時候,快樂豬挑來兩大桶香香的“豬頭肉”,猴子、梅花鹿等都愣住了,問豬,“你把誰殺掉了?不許這樣啊!”
“哈哈,兔王早就安排好了,這是人工豬頭肉!”
聽快樂豬一說,動物們都樂了,一邊吃一邊說:“快樂豬,過下個節還吃豬頭肉!”
“哈哈,下個節是清明,沒有這一習俗呢!”
“原來豬聰明著哪!”動物們都笑著為聰明豬鼓起掌來。
清明大植樹
“上半年三、二五,下半年六、二三,最多不差一兩天,農事節氣這樣算。”
黑鬆鼠對正在念叨的快樂豬說:“別念了,我知道你在找清明節是哪天!今天——辛卯兔年三月初三,公元2011年4月5日,就是清明節啊!我們快到兔王那裏參加活動吧!”
兔王正在考問清明節的知識問題,兔們爭先恐後回答。小白兔說,中國傳統的清明節約始於周朝,已有2500多年曆史了。因此間氣清景明而得名。小黑兔說,清明節有個傳說:春秋時,晉公子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餓,隨臣介子推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複了精神。19年後,重耳作了國君,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因介子推已去了綿山,有人獻計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介子推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留下血書:“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重耳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小灰兔回答說,清明節習俗多而有趣,除了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
兔王很高興,特別是聽到“插柳”,忙站起來說:“自古以來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這是增加森林麵積的好方法。森林是我們的家園,我們更要重視植樹了。因此從現在起把清明節定為動物植樹節,現在我們就按照原來的安排,分頭植樹去!”
“報告兔王,”黑鬆鼠對兔王說,“今天正好是三月三,也是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應當使動物們對這一節日也有所了解……”
“對啊,三月三是上巳節,還有好多名字呢。”兔王拿著鐵鍬,說,“這樣吧——植樹和學習兩不誤,咱們都植樹,你和快樂豬在大喇叭裏‘上課’。”
兔王一聲令下,動物各路植樹大軍便開赴各自的“戰場”,一幅植樹大戰圖在附近荒山禿嶺上出現了。兔王帶領兔們在河兩岸栽起了一排排柳樹,又種上了一片片綠草。牛、馬、羊等在山坡上栽起了耐旱耐貧瘠的樟子鬆和刺槐。豬、狗、雞等在嶺上栽起了黑鬆和落葉鬆,虎、猴、蛇等在路旁栽起了楊樹、國槐、黃金樹和梧桐樹。老鼠也全走出洞來,在房前屋後栽起了花花草草。
“各位朋友,”大喇叭裏傳出黑鬆鼠的聲音,“按照兔王的意見,下麵我向朋友們介紹三月三。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三月三是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共同節日:俗稱三月三的上巳節是漢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不僅是祛邪求吉的節日,也被稱作女兒節,她們在這個節日要行成年禮。閩南人把三月三叫做‘三三節’、‘三日節’,傳說是和民族英雄鄭成功有著密切的關係。佘族稱三月三是穀米的生日。黎族、苗族將三月三稱作‘愛情節’、‘三月三歌節’。我就簡略說這幾句,因為我也要參加植樹哪。快樂豬,你有啥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