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後娛樂,思想活動之後從事體力活動,嚴肅之後保持幽默。如果能持之以恒,必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和快樂的心情。如果你能以積極心態生活,就能得到健全的思想和健康的身體,有了健康的體魄之後,我們才可以享受健康長壽的生活,才能讓我們的周圍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和擁有幸福的氛圍。
告別不良飲食習慣
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於身體健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習慣決定健康,要想身體好,工作效率高,請遠離不良的飲食習慣。
飲食習慣是指人們對食品和飲品的偏好。其中包括對飲食材料的偏好,烹調方法的偏好,以及烹調風味及佐料的偏好。飲食習慣是飲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世界各國人們的飲食習慣由於受到地域、物產、文化曆史的種種影響而十分多元。
眾所周知,維持生命,需要吃飯。正所謂,習慣決定健康,要想身體好,工作效率高,請遠離不良的飲食習慣。
(1)吃得過少。
一些人出於減肥的目的,經常節食。吃得少的人,特別是不吃早餐的人常容易疲乏犯困。早晨需要上學的學生或受上班時間限製的工薪人員,常有不吃早餐的。一次、兩次不吃,久而久之成了習慣。
然而,營養學研究證明,早餐是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早餐是啟動大腦的“開關”。一夜酣睡,激素分泌進入低穀,儲存的葡萄糖在餐後8小時就消耗殆盡,而人腦的細胞隻能從葡萄糖這一種營養素獲取能量。早餐如及時雨,能使激素分泌很快進入高潮,並為腦細胞提供能源。
如果早餐吃得少,會使人精神不振,降低工作效率。時間長了還會使人變得疲倦無力,頭昏腦脹,情緒不穩定,甚至出現惡心、嘔吐、暈倒等現象,無法精力充沛地學習和工作。
(2)吃得過多。
大量進食後,胃腸為了完成消化吸收任務不得不增加血液供給,這樣大量的血液流向消化道,外周組織和大腦的供血就會相應減少,特別是大腦,它不能儲存能量,所以一旦缺血缺氧,能量代謝就會發生障礙,直接影響到腦功能的正常發揮,使人感到困倦。
新近的研究資料還顯示,若長期飲食過飽,可加速腦動脈硬化,容易引起老年性癡呆。為此,有關專家提醒大家,無論男女老少其飲食都不宜過飽,特別是老年人應以七成飽為宜。
(3)過食油膩食物。
偶爾攝入過多脂肪對身體並無大礙,但是如果是高血脂患者攝入過多脂肪,就會使本已超標的血脂更高。這時人不但容易困倦,而且稍一劇烈活動還會增加心髒負荷從而加重疲勞感。
(4)過食海鮮。
海鮮食品含有一種叫穀氨酸鈉的物質,也就是味素的主要化學成分,它在消化過程中能分解出穀氨酸,穀氨酸鈉進入人體後經轉化可合成δ-氨基丁酸。δ-氨基丁酸是一種抑製性神經遞質,生成不足,容易引起中樞神經係統的過度興奮,如出現狂躁或者抽搐。但是生成過多就會對中樞神經係統產生抑製作用,使人昏昏欲睡。
(5)過多攝入含色氨酸食物。
色氨酸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它可以促進大腦神經細胞分泌血清素。血清素具有抑製大腦思維活動的作用。因此攝入色氨酸含量較多的膳食,人就容易產生疲倦感和睡意。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小米、牛奶、香菇、葵花籽、黑芝麻、黃豆、南瓜籽、肉鬆、油豆腐、雞蛋等。
(6)運動後大量喝酸性飲料。
人體經過劇烈或大量運動之後,體內便會積累較多的乳酸,此時大量喝酸性飲料,就會使體內酸性代謝產物積聚,使人疲勞感加重。這時合理的方法就是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為最佳。
冰島居民終年進食熏羊肉及熏鮭魚,其人群中的癌症死亡者有50%以上是胃癌患者。資料表明進食過燙食物可使口腔黏膜充血、受損而發生潰瘍,粗糙食物、進食過快可對食管黏膜造成機械性的刺激,這些均可能是食管癌發病的原因之一。
攝取黃曲黴毒素汙染的食品與肝癌發生相關,東南亞地區溫暖潮濕的氣候為食物的黴變提供了條件,因而肝癌的發病較高,長期嗜吃油膩食物、奶類等高脂肪飲食者,會使體內血脂增高,增加膽汁分泌,因而導致膽汁中的膽固醇呈高飽和狀態而易形成結石;吃甜食過多,會使體內胰島素分泌增加,促使膽固醇形成和積累,從而容易形成膽結石;經常不吃早餐,空腹過久,可導致膽汁分泌減少,膽酸含量減少,形成高膽固醇膽汁而生成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