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老夫以為,定北侯此舉是一石三鳥之舉,其一,意圖對王爺示好,二則,意圖拉攏是朝中北冀國的舊臣,三則,也是為了賣個錯處給聖上。不知各位以為如何?”
平日這十來人就是這般論事的,且他們又得知秦宜寧是王爺信得過的人,便也不避諱的討論起來。
便有人道:“意圖對王爺示好可以理解,畢竟王爺與定北侯先前一南一北已有許久不見。就算彼此知道對方的消息,不聯絡也是會疏遠的,定北侯珍惜與王爺的友情,示好也是有的。”
“不過如徐公所言,定北侯也並非單純示好,恐怕示好隻是捎帶,其餘兩點才是他真正目的。”
“然也,燕朝降臣的到來,必定會搶走北冀遺臣的一部分權力,定北侯此舉雖不得一定就會讓北冀舊臣一派對他感恩,至少可以讓他回到北方時,這些人不會背後再對他捅刀子。”
“正是如此,而且定北侯的確功高震主了。他行事縝密,又不留任何錯處,聖上想要拿捏他卻滑不留手。這樣表麵看來是很好,但長久下去,於定北侯卻無好處,要知道,君王用人,還是要用那些能拿捏住的人才會放心。”
“不錯,定北侯如今衝殺了大燕隊伍之後,又回京請罪,故意送給聖上一個把柄,如此一來,聖上心中就會覺得放心,會覺得這把利刃不用時想丟掉也有下手之處。”
……
秦宜寧在一旁安靜的聽著眾人的分析,對這種討論的環境,既是新奇,又是喜歡。
所謂集思廣益、各抒己見不正是如此嗎?
聽這些多智之人討論,讓她對大周的環境有所了解,受益良多,也不知不覺的開始分析起今日討論之事來。
見秦宜寧麵露沉思,謝嶽就笑著道:“秦姐不知可有高見?”
幕僚們便都看向秦宜寧。
秦宜寧想不到他會問到自己,不過她也並不怯場,笑了一下道:“的確是想到一些。我想,方才這位先生的定北侯‘示好隻是捎帶’,略有些不妥。”
“哦?”被秦宜寧點到的幕僚挑眉,心內有些不服氣,就算王爺對這女子喜愛,可她也畢竟是個女流之輩,又是個毛丫頭,還能有他們這些謀士見解精湛?
“秦姐有何高見就請賜教吧。”語氣頗為生硬。
秦宜寧也不惱,笑道:“其實我倒是覺得,定北侯主要是為了示好,徐先生的其他兩條才是順帶,畢竟若無王爺與我父親的仇怨,定北侯也必定不會選擇去襲擊大燕的隊伍來達到目的。”
這因果關係一出,眾人倒真的對秦宜寧的見解好奇起來。
秦宜寧又道:“而且,我覺得定北侯除了這三個目的外,還有最要緊的兩個目的。徐先生定北侯善謀,的確不假,他此番的計謀確是一石‘五’鳥。”
那被點名的謀士心內對她一個女子如此炫耀的做法很是不喜,但因逄梟在此處,也不好多什麼,隻板著臉道:“其餘兩點為何?我等願聞其詳。”
PS:今還有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