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地處偏遠的黃草山雖然沒那麼邪乎,但在距離雲翊那倒黴蛋從天上掉下來整整十個年頭過去之時這山下還真是發生了不少大事。
紹興二十五年,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國之巨蠹權臣秦檜一命呼嗚,坊間關於他的死因有不少說法,甚至有傳聞這老東西是被氣死的。為啥?高宗身邊堅持苟安投降路線的能臣可不少,還沒輪到秦熺繼承相位接著下那盤任誰也看不懂的大棋唄!
消息傳出普天同慶,就連靠著山賊而出名的黃草山上也是張燈結彩,向來溫文儒雅注重儀表的譙天授也忍不歡呼雀躍。不容易啊不容易,終於熬到了這一天!當初就因為士大夫們恪守著君臣父子的倫常觀,秉持尊王攘夷的理念反對和議,那奸佞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在紹興十四年斥責二程學說是斷章取義扭曲孔孟之道的異端邪說,不但嚴禁學校講授更明令在科舉考試中加以禁絕。自己雖然因所學頗雜而無法完全繼承先師衣缽,甚至還在某些理念上有著困惑,但如今這老東西一死那些同門可就有了出頭之日,他們或許能把握這個良機理學將發揚光大。
倒是原本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難守,按曆史軌跡應該在這一年悄然辭世,卻因來到山上後有人生新目標不再顯得得鬱鬱寡歡的李清照顯然更為冷靜。追封這奸佞為申王諡忠獻?看來朝堂之上依舊是主和派的天下,想中興大宋收拾舊山河隻能是遙遙無期。
很顯然,千古第一才女眼光的確比較毒辣,紹興二十六年高宗召萬俟卨入朝,接替秦檜升任宰相繼續執行投降政策。可惜的是,這位陷害嶽飛卻也曾交惡秦檜的禍害顯然運氣不怎麼樣,剛被授予金紫光祿大夫,就因年老體弱不得不宣布退休,並於次年三月二十六日頂著個“忠靖”的諡號追隨前任忽悠閻王爺去了。
紹興二十七年因為拒收賄賂而瞞過了高宗的秦檜朋黨湯思退升任尚書右仆射,兩年後改任宰相左仆射。這位連中兩次博學宏詞科第一名,詩詞造詣或許不在李清照之下卻沒留下過什麼千古絕唱的和平主義者比萬俟卨還倒黴,帽子都沒戴熱就被侍禦史陳俊卿揭了老底,落了個罷相的下場!
就在博學鴻儒譙天授與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因為朝堂之上求和聲一片而感到心灰意冷之時,好消息突然再次傳來。
紹興三十一年金國海陵王完顏亮領六十萬大軍號稱百萬橫越淮河進迫長江,試圖徹底碾碎大宋王朝。
麵對來勢洶洶的敵人,逃跑已經成習慣的高宗皇帝還真有點犯怵,汲取了當年的教訓,他這次準備趁敵人還沒打過來就先開溜。目的地都選好了,這無險可守的江南肯定是不能再呆,幹脆出海去做個逍遙國君。卻不想,原先還想獨自領兵抗敵的皇子趙昚不知在誰的攛掇下居然上書謝罪,要求和自己一起出征。答應?會死人的!不答應?丟臉到沒什麼,可若真讓那小子率領被迫孤注一擲的大宋兵民趕跑了入侵者,自己以後還有什麼地位?
躊躇再三,高宗最後還是決定留下來碰碰運氣,畢竟那海外蠻夷之地也不是怎麼好玩。安排妥當後路,足以保證一旦時機不對也能隨時保證拔腿就跑,高宗皇帝慷慨激昂地宣布了禦駕親征的消息。
或許真是已經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又或許是受到了皇帝親征的鼓舞,前方將士居然也一改頹勢,捷報頻傳。十月,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的完顏亮大軍進抵抵和州趕造船隻,打算渡江攻占采石鎮卻遇上了以參謀軍事之名前來犒師的虞允文。
要說這位紹興年間的四川進士做事來還真不地道,借出使之機打探到金國正在運糧造船,掉轉頭就回去請求加強長江防禦也就罷了。如今那宋軍主帥葉義問都罷職不幹了,他不趕緊腳底抹油還沒事跳出來督什麼戰?整頓潰軍激勵士氣?這不是典型的逆曆史潮流而動,抗拒民族融合麼?
更為可惡的是,虞允文這次還真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要跟大金國做對。先是派出戰艦與駕著海鰍船的塗縣民兵一道把前出探路的五百餘大金勇士送到了江底,接著又命水師前出楊林河口打起了阻擊,最後還帶著人跑到上遊去玩火。他就不知道天幹物燥要小心火燭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