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壯士歸來(2 / 2)

想歸想,雲翊卻還得不露聲色地好言相勸道:“當今官家既然已重新啟用了嶽家後人,想必衛大叔他們今後的前途也不可限量,若大叔他們這次真是找好了去處,瑤琴嬸還是一同下山享福的好!”

“享福?自打跟了他這一介武夫,嬸子早就沒了那心思!”瑤琴嬸不屑地癟了癟嘴,邊走邊道:“嬸子現在隻想著好生打理這個家,畢竟戰場之上刀槍無眼,他若真有了個甚閃失也還能有個落腳之地。”

怨氣!好濃的怨氣!隔著老遠,雲翊就感覺到了一股不同尋常的氣息如烏雲般籠罩在大廳上空。該不會是自己的便宜外公們又犯糊塗,想扣著嶽家軍精銳的家眷不放吧?真不知道那幾位老人家是怎麼想的,就憑寨子裏現存的實力人家想走還攔得住麼?

“衛文遠,衛大人!您可是朝廷任命的堂堂正八品修武郎,咱家等人不過是一介草民,可實在當不起您的這份大禮!”沒出乎雲翊的預料,那股子怨氣還真就是從他那些外公身上散發出來的。

“大寨主……”衛老五躬身立於廳中,身上卻沒了那件珍藏多年下山時還刻意整修一新的盔甲,就連隨身攜帶從不輕易讓人碰觸的戰刀好像也不見了蹤影。

嶽家軍精銳被人打劫了?看來對方的能耐還真不小,得抽空打探一下看能不能聯絡下感情套套近乎。這是雲翊的第一個念頭,若不是大小就跟這些人生活在一起相互間無比熟悉,他還真差點把麵黃肌瘦的衛老五等人當成了前來山上討口飯吃的難民。

可這個世界上能打劫嶽家軍精銳的人好像不多,而且這兩百多人也不應該在無一傷亡的情況下就被人繳了械。難道是上山裝窮,想要從寨子裏騙些錢糧去前線?看來這次四位外公要心疼好幾年了,畢竟寨子裏所有的家當都是人家親手給搶回來的,現在想拿回一部分也無可厚非。否定了第一個想法,雲翊心中又冒出了更荒唐的念頭。

“官人!官人,你這是怎地了?你的盔甲呢?兵器呢?下山時我不是把家中積蓄都給了你嗎?怎麼會顯得如此的落魄?”沒容雲翊繼續在那邊胡思亂想,心疼自己丈夫的瑤琴嬸就梨花帶淚地衝了出去。

“哎……”一個人也是說,一群人也是解釋,本來就不喜歡和人耍嘴皮子的衛老五幹脆來了個竹筒倒豆子,詳細講述起他們下山這幾個月來的遭遇。

嶽家後人棄武從文不和朝廷玩了?衛老五等人要繼續回來當山賊?忽略掉那些皇帝封賞,百姓道賀什麼的廢話,雲翊被這兩個關鍵消息震得目瞪口呆。怎麼會是這樣?傳說中統領大軍橫掃金朝,逼得擊敗北宋的大金國送回天使歸還土地求和的嶽雷不是被封了忠訓郎,閤門祗侯,又蹭武略郎,翰林院大學士嗎?

兩宋時期的官職極其混亂,雲翊原本也搞不清楚這些名頭意味著什麼,但架不住他身邊有個一心想要步入朝堂大肆貪腐的褚南天天在耳邊念叨啊。

徽宗定武臣官階五十三階,而忠訓郎位列四十七不算最低的,再怎麼說也是個朝廷任命的正九品。而那個閤門祗侯也還不錯,用砸缸那位的話來說叫做“祖宗所以蓄養賢才,以待任使之地也”,意味著被扣上了這頂帽子的武官是賢良之才,將來可堪大任。

至於那武略郎麼,別看前麵加了個蹭字,卻是實實在在的晉升台階!要知道兩宋時期有所謂的雙轉,即“有軍功人自武翼郎以上,每轉一官,即雙轉兩官”,也就是說隻要嶽雷能象他大哥那樣立下赫赫戰功那就可以平步青雲連跳數級。

要說這三個沒什麼職權的虛銜都是好事啊,孝宗雖然礙於太上皇而沒有現在就重用嶽雷,但不還留下了伏筆麼?雲翊怎麼也想不通,嶽家怎麼會突然宣布子孫棄武從文,還拒絕了衛老五等人的投效,甚至連引薦給其他將領都不願意去做。

“翊哥你好糊塗!”褚南湊到雲翊耳邊,悄聲道:“官家這是既要借機凝聚人心又要防著嶽家呢,他們若不這麼做必招大禍!”

武職最高隻給了個從七品,卻偏偏給人家扣了個正三品的文官帽子。一個翰林院大學士的稱號是孝宗在隱秘地提醒嶽家後人,隻要你們聽話能耐得住性子,朕是能夠給嶽元帥平反昭雪的,但重掌軍權這事就別再瞎琢磨了。你嶽家人可以不計前嫌精忠報國,朕還擔心你們在某些別有用心之徒的挑撥下擁兵自重威脅我趙家江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