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殃及池魚(1 / 3)

三個手藝高超卻動機不純的廚子,一碗堪稱人間美味被加了點特殊調料的五色湯羹,所能產生的影響力不容小覷。酒勁散去,欲望得到了宣泄,滿屋狼藉,喘息伴隨著呻吟,這一切都注定了宋金兩國之間那場本就不可能達成任何有效協議的談判提前破裂。

大宋使團走了,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沒有隆重的歡送儀式,有的隻是同情與嘲笑。趴在臨時采購的大馬車內,眼神裏充滿了彷徨憂傷與憤怒,嘴裏不停地念叨著李清照的千古名著,大宋使團走得無比憋屈。

“……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不會有人能抽出空暇去探知,已然逆天改命正在樂溫縣頤養天年靜候嫡傳弟子名動天下的李大才女,在聽聞自己的大作在這種情況下被人所引用,會是怎麼一種複雜的心情。

守身如玉數十載,如今卻在那種場合之下,被人給……午夜夢回,每當那幅****混亂的場景浮現在腦海中,史相公等人無不悲痛欲絕想著以身殉國。然而殘存的理智告訴他們,不能這麼做!

平日裏大肆宣揚的貞潔觀隻是對天下女子而言,他們是昂藏男兒是朝廷棟梁,是不受這種說法約束的士林精英。千裏跋涉耗費時日,卻沒能在談判桌上占到任何便宜,已然有負聖恩,如今怎麼還能因為一己之私而置軍國大事與不顧,迂腐地想著埋骨他鄉呢?

意氣風發指點江山,說服孝宗皇帝立刻出兵,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去激發大宋將士的怒火,統帥前線枕戈待旦的百萬大軍揮師北進找回顏麵,這個想法絕不存在於大宋使團的心中。畢竟他們能夠在人才濟濟的大宋朝堂上脫穎而出,作為皇帝的代表問罪金國,那腦袋瓜子就肯定不會比別人更笨。

如今除了這檔子破事,想捂都不知道要花費多少心思呢,還能傻不拉唧地去大肆宣揚,鬧得天下皆知?那樣做除了能讓大宋獲得更充足的出兵理由之外,能給他們自己帶去什麼好處?被載入史冊,成為後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麼?

回家,留著有用之身回到大宋境內,在官家的麵前訴說自己忍辱負重的壯舉。先以春秋之筆將此次出使的過程給遮掩過去,然後再一次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發表對金國蠻子的抗議譴責以及嚴重關切,方能展示出士林本色!打打殺殺的事,不是斯文人該做的,哪怕是已經遭受了天大的委屈。而且在某些使臣的心中,這一次的遭遇其實也並非全是壞事,說不定以後還得靠金國君臣的這種特殊愛好來救命呢。

手下重臣很懂得輕重緩急,寧可自己受點委屈忍氣吞聲,也不願意因此而影響到國家的戰略決策。但孝宗也不愧是個好皇帝,所謂打狗還得看主人呢,自己派去問罪的使臣遭受了這樣非人的待遇,他還能夠繼續坐視不理?

既然談不下去了,那就打唄!大宋可不是前些年了,眼下兵精糧足準備充分,早就憋著一肚子的火呢。

隨著孝宗皇帝的聖旨下達,一直在保持克製的百萬大軍這下可算是被解除了封印。東線的李顯忠先動了起來,這個十七歲就隨父出戰金人,補過承信郎轉過武翼郎,知過同州授過殿前都指揮使,算計過金兀術綁架過撒裏曷,最終因邵宏淵忌功不協兵敗被貶的倒黴蛋,統帥五萬精銳之師挾雷霆之勢再次出征。

為了感謝孝宗皇帝比曆史上提前大半年用重用的知遇之恩,改變的命運的李顯忠趁著夾穀清臣尚在途中,兵出山陽,十日內克桃園鎮收古城,將宿遷圍了個水泄不通的同時,還在黃河邊上擺出了一副隨時渡河拚命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