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無所事事(2 / 3)

“不去,沒空!”朱熹確實很忙,白天他要使點春秋筆法對戰報潤潤色什麼的,到了夜裏那就更忙了。

雲翊入城後不分青紅皂白對城內所有他認為的****進行了血腥鎮壓,此舉自然讓打小就立誌普渡眾生結果又沒能及時逃出保川城的高僧大德們極為不滿,紛紛上門說教試圖以無邊佛法去化解這小妖孽的暴戾之氣。高僧們的勸說結果很令人扼腕,當時正忙著欺壓城中****強迫人家修繕城池的雲翊非但沒有放下屠刀以求立地成佛,反倒是變本加厲將清心寡欲的佛家弟子一同列為了打擊目標。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朱熹作為當世大儒,還是那種迂腐透頂的大儒,自然牢記著《孝經·開宗明義章》裏的這句話。對於那些大逆不道,被一外來禿頭騙得拋妻棄子、散盡家財還傻不拉唧依葫蘆畫瓢的笨蛋,朱大忽悠自然沒有什麼特殊好感,雲翊想砍就砍唄,反正跟他又沒多大幹係。

不願意出手救助那些個篤信蛤蟆頭的蠢蛋,這與朱熹的個人喜好不誤關係,但費盡心思忽悠得雲翊放過另外一類佛門弟子,那也是朱熹的性格使然。俗話不都說了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麼,朱大忽悠可不是做事會半途而廢的人,所以到了夜裏他還得抽時間與逃過一劫的尼姑妹子們談談理想討論一下人生。

當然了,朱熹忙歸忙,但人家畢竟也是胸懷大誌的,真有什麼利國利民還能讓自己名留青史的事他也不會輕易錯過。可遺憾的是,前兩天他站在城門樓子上吼的個口幹舌燥的卻沒能取得任何成效,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若非害怕被人扣上頂戰場通敵的帽子,那個聽得一頭霧水的金兵統帥能夠擰著二兩臘肉入城拜師求學。

再去?罵人是不費多的大力,可每當午夜夢回十分想起城外那些挨罵者困惑的表情,都能讓朱熹狠狠地抽上自己幾個大嘴巴子,他這輩子可實在沒幹過這樣愚蠢的破事。與其站在城樓上風吹日曬對牛彈琴,那還不如就老實呆在家中修生養性呢,至少這樣做不會顯得太過丟人。

“要不……”家裏蹲著個坐立不安的小妖孽,有很多事情都沒法去做,再三權衡後朱熹還是決定勉為其難地幫忙出點主意。“晚上派幾個人出去偷營試試?”

“偷營?元晦先生,您能不能有點正經的?就眼下金兵擺出來的這個架勢,弟兄們想出城都難,還敢躥進他們老窩裏去捅刀子?”派一群烏合之眾去偷襲戒備森嚴的金軍大營,這結果不用想都能知道,雲翊才不會去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呢。再說了,即便手下弟兄有這能耐,想要出城也不是件容易事啊,要知道戚老三那種逃生大師可就隻有一個。

“豎子,你難道還想欺瞞老夫?北門那邊不是還留著豁口麼?”朱熹是不管軍事,但雲翊入城後做的那些個破事他可是都看在了眼裏。

金兵數次攻入北門甕城,卻都得老老實實地蹲在那個大坑裏忍受折磨,不是因為他們作戰不努力,而是因為在他們的麵前同樣有一道竹筋混凝土城門。至於那個臉盆大小,被金兵統帥視做破城希望的豁口麼,如果他知道那不過是雲翊故意留出來方便弟兄們在戰後趁夜色外出拾點破爛用的,怕是得被氣得吐血八升都不止。

“小弟還沒蠢到那地步!”就那個比狗洞大不了多少的洞口,一次也就頂多能容得一個身材弱小的家夥爬進爬出,想從那個派兵從那個地方出去偷襲金軍大營,一旦被金國人給發現了人家肯定會堵在洞口處一刀一個,如砍瓜切菜一般殺得個不亦樂乎。

“那又能有什麼法子?你總不能從天上飛出去鬧事吧?”朱熹也覺得自己出的主意有那麼點不太靠譜,可他並沒有打算直接認錯,畢竟對於一個文人來說麵子也很重要。

“飛?元晦先生,您適才是說飛出城去?”眼前一亮,雲翊似乎想到了點什麼,卻又不敢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