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南沒了強力支持,太上皇又轉變了觀念,孝宗在家時都敢使盡手段為金國主子們爭取時間完成戰備的大宋朝臣們如今做起事來更是遊刃有餘。也幸虧這是宋代,士人們還沒學會明代朝臣對付英宗的法子,否則孝宗說不定早就被人擰回家當寵物養著了。
沒膽子直接對皇帝負責的東線戰場下黑手,卻並不意味著領著大宋餉吃著漢家飯幹著異族事的朝臣們就真能忍心看到大金國主子挨揍。惹不起官家,那還不能琢磨出點法子來收拾西線的虞允文?反正在這些精英們看來,他們大公無私的聖人子弟,所作所為也都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既然大宋注定會成為這場戰爭的失敗者,那幹嘛不未雨綢繆現在就替大宋保留下更多的實力呢?
潛伏在金國上京城內的近百名大宋密探以生命為代價換來的重要情報,被輕輕地扔進了廢紙簍裏付之一炬,也沒人想起來應該立即發往西線。因為上麵隻說了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金國人在和談期間已經派了兩員大將南下,真正帥軍與虞允文形成對峙的並不是那個擅攻的紇石烈誌寧,而是大金國副都點檢完顏弼與大金國陝西統軍使徒單合喜!
至於不明敵情的虞允文在戰鬥打響後會不會吃虧,這還真用不著太過擔憂,畢竟能夠收拾掉紇石烈誌寧的大將應付起完顏弼與徒單合喜來應該也不會有太大問題。而為了讓這場戰爭顯得更加公平,已經被罷官免職回家頤養天年的湯思退湯老相公也沒閑著,又一次不顧年老體弱主動站了出來發揮餘熱。
虞允文按照朝廷慣例發回來的戰報被謄抄了一份,去向暫時沒人能說得清楚。大宋朝廷為西線兵團調配的物資還沒出城,金國人就已經知道了虞允文麾下數十萬人接下來的一個月裏會吃點什麼好的。至於虞相公精心謀劃的兵力調配,行軍路線……等等所謂軍事的秘密,那也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大金國的主子們絕對會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給一一識破的。
忙完了這些個小事,給西線數十萬大軍挖了個不大不小的陷阱,朝中大臣們也沒跟雲翊那小妖孽一樣自得意滿,而是把眼光投向了更遠的將來,開始琢磨著如何去平息這場原本就不應該爆發的兩國衝突。
當然了,如何結束戰爭那還得滿朝重臣們和金國主子商議過後才能決定,此等軍國大事並非是誰都有資格參與其中的。至少恭王趙惇就沒這資格,他還得忙著和自己那老實二哥爭奪太子之位呢,那能抽得出這空閑來?
“這事……”恭王府密室內,趙惇和李鳳娘麵麵相覷,實在拿不定主意。
“我主此舉也是為了兩國軍民著想不願天下生靈遭受荼毒,王爺若能傾力相助,則……”品著香茗,長得個人模狗樣卻在頭上吊著根豬尾巴的家夥沒再說什麼,隻是遙指了一下皇宮方向。
“叔祖父此舉卻為大善,可使者您也知道,本王如今位卑言輕手中並無實權,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都已經談了這麼多天,趙惇若還不知道對方那一指是意味著什麼,那就不是精神有問題了而是智商出了毛病。
都說最無情是帝王家,為了那個天下人都垂涎三尺的寶座,出賣自己的老爹在背後捅捅刀子什麼的壓根就不能算個事。更重要的是,這一次金國特使想要說服趙惇去做的也並非是對付孝宗皇帝,而是西線正被多方聯手給折騰得已經有點難以招架的虞允文。
想要結束這場戰爭,讓宋國老老實實地跪地求饒再一次按照傳統坐到談判桌前簽下喪權辱國的條約,重點當然得落在孝宗皇帝身上,若是這位不肯服輸那誰說了都沒用。可想要讓已經讓怒火蒙蔽了雙眼誓與大金國決一雌雄的孝宗皇帝消停下來,還真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手下猛將一串一串的,所率大軍兵強馬壯士氣高昂,能夠調配的戰略物資又多得讓人眼饞,更關鍵的是內部還找不到人有膽氣配合。直接在戰場上教訓孝宗皇帝,打掉他那本不應該有的傲氣,讓他老老實實地照著叔叔的話去做,難度著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