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沒有進行過麵對麵的交流,雲翊也能大致猜到辛大俠率軍馳援西和州的用意。
紇石烈誌寧率八萬鐵騎南下,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就順道攻占祐川,當然不是因為他的實力不足,而是跟這裏的民風和從鞏州撤下來的陸遊有很大關係。都說窮山惡水出刁民,這麼多年在金國與吐蕃連番侵擾之下還能賴在祐川沒有離開的百姓們也大都可以被劃歸此類,為了保住那一線脆弱的生機,天下間就沒有祐川百姓不敢去做的事,反抗與屈服是他們隨時都可以做出的選擇也不存在任何差異。
之所以沒有在金兵的屠刀下跪地求饒,這當然不是祐川縣令夏大人的功勞,說實話就那位正蹲在大牢裏與蛇蟲鼠蟻為伴的夏大人既沒有能力更沒有意願去做這件事,大金國真要奪取了祐川他說不定還能憑借自己寶貝兒子在太原府積攢下來的那些人脈獲得更美好的前程呢。祐川百姓沒有選擇投降,隻是因為這裏還有個陸大才子。
順利地完成了任務,率軍從鞏州撤離的陸遊在回到祐川後隻幹了兩件事,就迅速地穩住祐川百姓,讓他們徹底斷了投降大金國的念想。當然,把戰爭期間向金兵通風報信的夏大人捉拿下獄,這事跟普通百姓沒多大關係。可剩下的那一件麼……就隻能說是陸大才子做得實在有些不地道。
在這個時代,甚至是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若是連糊弄尋常百姓都不會,誰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做官的?陸遊既是大才子又還是朝廷正式任命的祐川從九品縣尉,他真要有心裹挾本地百姓,那還不是易如反掌?
祐川百姓對於異族蠻子的殘暴早就深有體會,陸遊也沒花多大的心思,隻是將雲翊在鞏州對漢奸們犯下的罪惡改了地點換了主角,添油加醋地栽贓嫁禍給了大金國勇士。或許是陸大才子自己也覺得這樣做太過卑鄙,所以他接下來又訴說了一個事實。雲翊那小妖孽這次北上率領的可大都是從祐川挑出來的青壯,被人狠狠扇了一耳光的大金國會這麼輕易就放過那些膽敢挑戰天威的烏合之眾留在祐川城內的家眷?
自己選吧,是卑躬屈膝地站到城外等著讓大金國勇士們砍了腦袋發泄心中憤怒呢,還是挺直胸膛拿起武器鼓足了勇氣去抵抗外敵入侵,等待隨時可能從北邊回撤的雲翊大軍或朝廷王師前來救援。如此簡單的選擇題,即便是個傻子也能給出正確的答案。
一個又窮又破的祐川城被暫時還屬於名聲不顯的陸遊搞得全民皆兵,一夜之間就爆發出了足以讓任何敵人感到膽怯的濃濃戰意。麾下兵力有限急於南下去從背後捅虞相公一刀子的紇石烈誌寧自然不願在此耗費時日,略一思量便做出了繞開祐川直取大潭的決定。
出於更重要的戰略目的,紇石烈誌寧率軍繞城而過,卻並不代表祐川就能夠獲得安寧不需要去應對金國大軍侵犯。在大宋朝臣們幫助下獲得了足夠應對時間的完顏雍既然已經開始下令展開了反攻,就不可能不會打西和州、成州、鳳州三地的主意,也勢必不會容忍祐川這顆釘子的長期存在。
眼下紇石烈誌寧已經率八萬鐵騎完成了對虞相公主力大軍的迂回包抄,如果再讓從東柯穀南下的五萬金兵順利切斷天水軍的後路,那祐川縣的末日也就快到了。
辛棄疾不擔心臨洮路的金國駐軍會突然南下,因為雲翊那時候還在北邊呢,不管是繼續堅守保川還是撤軍南下,在折騰了這麼久隻有已經沒人再敢不把這小妖孽當回事了。臨洮路的大金國官員們在做任何決定之前都肯定掂量一下,看有沒有可能被雲翊率領這一群烏合之眾使用無恥的手段給狠咬一口。
但已經深入大宋境內的這兩股金兵卻是雲翊所鞭長莫及的,也隻能是依靠辛棄疾自己做出臨危決斷。紇石烈誌寧率領的是騎兵,主要任務也是進攻大散關完成對虞相公主力的合圍,暫時來說對於祐川的威脅還不太大,而且就憑辛大俠現在所擁有的實力而言去找那老烏龜的麻煩無異於飛蛾撲火,既不能幫上虞相公的忙還得把他剛從樂溫帶來的三千人馬給折騰光。
挑來揀去,最終辛棄疾決定還是先對東柯穀南下的金兵動手。原因也很簡單,首先就是這支敵軍離祐川太近威脅最大,其次則是構成這路金軍偏師的大都是步兵,攻堅能力是夠了但機動力相對較弱,真打不過也還有機會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