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初醒至今,便隻匆匆見了劉徹幾麵。想來初登大寶,朝堂事忙,一時也無暇顧及後宮,聽得他這幾日都是獨自宿在甘泉宮,也真是忙得焦頭爛額。不過日日送來的補品良藥、奇珍異寶倒是從沒斷過。後宮反而因為外祖母和太後將事情全都攬了過去讓我格外清淨,每天倒是真的養養病,侍弄侍弄花草,做起了富貴閑人。
母親在我醒的第二日就曾入宮探望,見到母親的心情很複雜,不過也更讓我堅定了此生絕不走當年之路的決心。母親就應該是這樣恣意瀟灑的長公主,美豔,高貴,任性。雖然已經是四個孩子的母親,但是母親身上全無婦人之氣,隱約還是當年那個顧盼神飛、恣意張揚的皇後幼女。外祖母常說母親是個不合格的母親,卻是個合格的女兒。所以我由外祖母從小一手教導,家裏的幾個哥哥卻都稱得上是十足的紈絝子弟。然而當年我被廢,退居長門的時候,母親卻是盡到了一個母親所有的心力。但是我不喜歡看見那樣的館陶大長公主,我愧疚、更心疼。從小被所有人寵愛、甚至可以說是寵壞了的母親,為了我心力交瘁、華發叢生。阿嬌明明一直是您最大的驕傲,現在卻變成了最重的負擔。
這幾天我想了很多,王太後在前朝後宮到底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平陽公主進獻衛子夫又是出於何種目的,衛子夫和平陽的關係,衛子夫娘家那些驍勇善戰的、日後的大將軍……現在想讓一個衛子夫消失很容易,可是那之後呢?會不會又出來一個張子夫、王子夫?未知的敵人恐怕才更難對付,況且……衛家確實有能人,滅了一個衛子夫不要緊,若是因此牽連了衛青的前途卻是不妙。雖然我不關心前朝政事,可耳濡目染也知道,衛青在對匈奴一役至關重要。雖說我不認為哪一個人能左右天下大勢,可他的才華若因我對衛子夫的打壓而被埋沒,也著實算得上是買櫝還珠、得不償失了。再若因此改變了漢匈戰爭的走勢結果,我就真真是千古罪人,萬死難贖了。自高祖起,大漢曆代君主忍氣吞聲,和親匈奴,不過是為了有朝一日揚眉吐氣,耀我國威。這件事要是因為我的私怨出現了一點點差錯,哪怕將來後位得保,安樂一生,想必我百年後亦無顏麵對劉、陳兩家列祖列宗。衛青啊衛青,你為何偏是那衛子夫的弟弟,這卻是給我出了一個好大的難題。
想來想去,決定還是先下手為強,總要先了解一下那衛家現下的情況,才好準備下一步該怎麼走。這個時候,衛子夫是還沒見過劉徹的,至於和平陽,怕是已經相識了。這事我在宮中使不上力,想來還是要拜托母親在宮外好生查一查。再者,母親與太後的關係很是微妙,雖然如何處理,現在我心裏也沒有章程,但總要提點母親些才放心。畢竟她是劉徹生母,當朝太後,雖說不至於卑躬屈膝畢恭畢敬,卻好歹要在麵子上過得去才好。還有由她所出的現下三位長公主……
“殿下,”正在出神的工夫,子衿輕輕巧巧地進來了,“館陶大長公主來到了,就在殿外。”
我回神,衝她笑了笑,“快請母親進來。蒹葭呢,好些時候不見她了。”
子衿輕快地回到:“蒹葭去看著殿下的藥了,交給誰她都不放心,隻好自己去了。殿下有事吩咐我們幾個也是一樣的。奴婢先去請大長公主,殿下還有吩咐麼。”
我搖頭:“沒什麼了,采薇去廚下吩咐一下黍離,她的手藝再好不過了。讓她新做些母親喜歡的茶點奉上來。”黍離向來是管理我的飲食,從小便如此。許多人以為我和她不親近,其實正是最信任黍離的性子,才讓她管理飲食。黍離的母親便是母親身邊的人,是母親還小的時候,外祖母□□了給母親的,跟了幾十年,嫁人之後也在府裏做事。後來夫家日子不是太如意,黍離父親一死,她就帶著黍離淨身出戶投奔了母親。黍離自小在我身邊,看起來木訥了些,卻最是個精細忠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