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擁有質疑的勇氣(1)(1 / 3)

人們常常把知識比作海洋,海洋寬廣無邊,知識也是無止境的。一個人,無論其有多大的學問,總會有無知的地方,因此善疑、探疑是獲取新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

奧秘解讀:質疑是一種美好的品質

人們常把知識淵博叫作“有學問”,既然是“學問”,那麼就要既“學”且“問”。“問”從何來?從疑而來。隻有善疑、探疑,才能獲得淵博的學識。古人說:“學貴置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敢於質疑,挑戰經典力學,提出相對論,在所有人都對經典力學深信不疑的時代,愛因斯坦卻走了一條不尋常的路,勇敢地對“經典力學”發起挑戰,正因為他這種敢於質疑敢於挑戰的精神,才成就他光輝的一生。

意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伽利略,是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

在他所有的試驗中,最著名的該算是“質量相異者同時落地”,這個試驗推翻了亞裏士多德的關於落體速度與其質量呈正比的理論。

事實證明:隻有具備勇於質疑的精神,才有可能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就,才有可能為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可見,隻有“疑”才能使得智慧之樹開出豔麗的花、結出豐碩的果。

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質疑精神,便會如同衰草般日漸枯竭;一個群體沒有了質疑精神,隻會在曆史長河中裹足不前。正如巴爾紮克所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義地就是問號,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問個‘為什麼’。”但是,“疑”是建立在豐富的知識和認真思考的基礎之上的,絕不是無端的猜疑或隨便的懷疑。

公元2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創立了地心宇宙體係,提出地球靜止在宇宙中心,日、月、星辰沿圓形軌道圍繞地球作晝夜旋轉。在以後的一千多年裏,托勒密的地心說被世人奉為經典。

後來,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太陽中心說,他認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行星都繞太陽運轉;地球是圍繞太陽運轉的一顆普通行星,本身在自轉著;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地球帶著月球繞日運行等。

哥白尼的日心說比較合理地解釋了行星的不規則運動及其他天體的運動現象,摧毀了托勒密創立的地心宇宙體係。但是人們並不相信這個學說。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是哥白尼“日心說”的堅決擁護者。他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工作,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軌道定律、麵積定律和周期定律。這三條定律的發現,在理論上證明和發展了哥白尼的學說。

牛頓是英國的天才科學家,擅長數學、天文學和物理學。他出版了不朽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這本書中,牛頓證明了作軌道運動的物體如果遵從開普勒三定律,必然受到萬有引力作用,反之亦然。他還提供了非常可靠的觀測數據,用以說明行星繞太陽的運動以及衛星繞行星的運動都符合開普勒第三定律。牛頓還討論了潮汐現象、月球軌道、地球形狀和彗星等問題。最終,牛頓把天體和地球統一起來,終於證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說”。

雖然一開始人們認為托勒密的“地心說”是正確的,但是後來正是有了眾位科學家的不斷懷疑和取證,才最終證明哥白尼的“日心說”是正確的。

我們青少年要想增長知識、尋求真理,就必須要善疑、探疑——這才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請大家勇敢地拿起這把鑰匙,去打開科學的大門吧!

勇往直前:質疑就是敢於挑戰權威

綜觀古今中外,很多能取得成就的人,都是敢於質疑、敢於向權威發起進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