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使用量規的注意事項
量規是沒有示值的專用量具,在使用量規進行檢驗時要特別注意按以下規定的程序進行:
1)在使用前應注意的問題
要檢查量規上的標記是否與被檢驗工件圖樣上標注的標記相符。如果兩者的標記不相符,則不要用該量規。量規是實行定期檢定的量具,經檢定合格發給檢定合格證書,或在量規上做標誌。因此在使用量規前,應該檢查是否有檢定合格證書或標誌等證明文件,如果有,而且能證明該量規是在檢定期內,才可使用,否則不能使用該量規檢驗工件。
量規是成對使用的,即通規和止規配對使用。有的量規把通端(T)與止端(Z)製成一體,有的是製成單頭的。對於單頭量規,使用前要檢查所選取的量規是否是一對,是一對才能使用。從外觀看,通端的長度一般比止端長1/3~1/2。
檢查外觀質量。量規的工作麵不得有鏽跡、毛刺和劃痕等缺陷。
2)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量規的使用條件是溫度為20℃,測量力為0。在生產現場中使用量規很難符合這些要求,因此,為減少由於測量條件不符合規定要求而引起的測量誤差,必須注意使量規與被測量的工件放在一起平衡溫度,使兩者的溫度相同後再進行測量,這樣可減少溫差造成的測量誤差。
注意操作方法,減少測量力的影響。對於卡規來說,當被測件的軸心線是水平狀態時,公稱尺寸小於100mm的卡規,其測量力等於卡規的自重(當卡規從上垂直向下卡時);公稱尺寸大於100mm的卡規,其測量力是卡規自重的一部分。在使用大於100mm的卡規時,應想辦法減少卡規本身的一部分質量。為減少這部分質量所需施加的力,應標注在卡規上。而現在在實際生產中很少能這樣做,因此,要憑經驗操作。正確或錯誤使用卡規的。
塞規的使用方法檢驗孔時,如果孔的軸心線是水平的,將塞規對準孔後,用手稍推塞規即可,不得用大力推塞規;如果孔的軸心線是垂直於水平麵的,對通規而言,當塞規對準孔後,用手輕輕扶住塞規,憑塞規的自重進行檢驗,不得用手使勁推塞規;對止規而言,當塞規對準孔後,鬆開手,憑塞規的自重進行檢驗。
正確操作量規不僅能獲得正確的檢驗結果,而且能保持量規不受損傷。塞規的通端要在孔的整個長度上檢驗,而且在2~3個軸向截麵內檢驗;止端要盡可能在孔的兩頭(對通孔而言)進行檢驗。卡規的通端和止端,都要圍繞軸心的3~4個橫截麵。量規要成對使用,不能隻用一端檢驗就匆忙下結論。使用前,將量規的工作表麵擦淨後,可在工作表麵上塗一層薄薄的潤滑油。
3.4量規設計
3.4.1量規公差帶設計
(1)工作量規
1)量規製造公差
量規的製造精度比工件高得多,但量規在製造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誤差,因而對量規規定了製造公差。通規在檢驗零件時,要經常通過被檢驗零件,其工作表麵會逐漸磨損以至報廢。為了使通規有一個合理的使用壽命,還必須留有適當的磨損量。因此,通規公差由製造公差(T)和磨損公差兩部分組成。
止規由於不經常通過零件,磨損極少,因此隻規定了製造公差。
量規設計時,以被檢驗零件的極限尺寸作為量規的公稱尺寸。
光滑極限量規公差帶圖。標準規定量規的公差帶不得超越工件的公差帶。
光滑極限量規公差帶圖通規尺寸公差帶的中心到工件最大實體尺寸之間的距離Z(稱為公差帶位置要素)體現了通規的平均使用壽命。通規在使用過程中會逐漸磨損,因此在設計時應留出適當的磨損儲量,其允許磨損量以工件的最大實體尺寸為極限;止規的製造公差帶從工件的最小實體尺寸算起,分布在尺寸公差帶之內。
製造公差T和通規公差帶位置要素Z是綜合考慮了量規的製造工藝水平和一定的使用壽命,按工件的公稱尺寸、公差等級給出的。量規公差T和位置要素Z的數值過大,對工件的加工不利;T值過小,則量規製造困難;Z值過小,則量規使用壽命短。因此根據我國目前量規製造的工藝水平,合理規定了量規公差,具體數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