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1 / 3)

4.7.3基準的選擇

基準是確定關聯要素間方向或位置的依據,在考慮選擇位置公差項目時,必然同時考慮要采用的基準。基準的選擇包括以下4個方麵:

①選用零件在機器中定位的結合麵作為基準部位。例如,箱體的底平麵和側麵、盤類零件的軸線、回轉零件的支承軸徑或支承孔等。

②基準要素應具有足夠的剛度和大小,以保證定位穩定可靠。例如,用兩條或兩條以上相距較遠的軸線組合成公共基準軸線比一條基準軸線要穩定。

③選用加工比較精確的表麵作為基準部位。

④盡量統一裝配、加工和檢測基準,以減小誤差和量夾具的設計與製造,並方便測量。

通常定向公差項目隻需要單一基準,定位公差項目中的同軸度、對稱度的基準可以是單一基準,也可以是組合基準,而位置度則多采用三基麵體係。

4.7.4公差原則和公差要求的選擇

公差原則和公差要求的選擇也是公差選擇的一項重要內容,這部分內容已在前麵相關內容中敘述,這裏不再重複。

4.7.5幾何公差選用標注舉例

選擇幾何公差時應根據功能要求確定幾何公差項目,參考幾何公差與尺寸公差、表麵粗糙度、加工方法的關係,再結合實際情況修正後確定出公差等級,同時選擇基準要素和標注方法。

8減速器的輸出軸,根據對該軸的功能要求,給出了有關幾何公差。兩軸徑55j6與5級滾動軸承內圈相配合8輸出軸上幾何公差標注示例,為了保證配合性質,采用包容要求;按GB/T275—93規定,與5級滾動軸承配合的軸徑,為保證配合軸承的幾何精度,在遵守包容要求的前提下,又進一步提出圓柱度公差0.005mm的要求;該軸兩軸頸上安裝滾動軸承後,將分別與減速器箱體的兩孔配合,因此需限製兩軸徑的同軸度誤差,以免影響軸承外圈和箱體孔的配合,故又給出了兩軸徑的徑向圓跳動公差0.025mm(相當於公差等級7級);62mm處的兩軸肩都是止推麵,起一定的定位作用,參考GB/T275—93規定,提出兩軸肩相對於基準軸線A—B的軸向圓跳動公差0.015mm。

56r6和45m6分別與齒輪和帶輪配合,為保證配合性質,也采用包容要求;為保證齒輪的正確齧合,對安裝齒輪的56r6的圓柱還提出對基準AB的徑向圓跳動公差0.025mm,此外,對56r6和45m6軸徑上的鍵槽16N9和12N9都提出了8級對稱度公差,公差值為0.02mm。

4.8幾何公差的檢測原則

幾何誤差可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檢測,國家標準《形狀和位置公差檢測規定》(GB/T1958—2004)將常用的各種測量方法概括為以下5種檢測原則:

4.8.1與擬合要素比較原則

9用刀口尺測量直線度誤差與擬合要素比較原則是指測量時將被測提取要素與相應的擬合要素作比較,用直接或間接測量方法獲得幾何誤差值。

該檢測原理在幾何誤差測量中的應用最廣泛。測量時,擬合要素用模擬方法來體現。例如,理想直線可用刀口尺的刃口、平尺的工作麵、一條拉緊的鋼絲來模擬;理想平麵可以用平台或平板的工作麵來模擬。9用刀口尺測量直線度誤差,就是以刃口作為理想直線,被測直線與刀口尺比較,根據光隙的大小來判斷直線度誤差。

4.8.2測量坐標值原則

測量坐標值原則是指利用計量器具的坐標係,測出被測提取要素上各測點對該坐標係的坐標值,再經過計算確定幾何誤差值。

將被測零件安放在坐標測量儀上,使前者的基準A和B分別與後者測量係統的X和Y坐標軸方向一致,然後測量出孔軸線S的實際坐標值(x,y),將該兩坐標值分別減去確定孔軸線理想位置的理論正確尺寸Lx、Ly,得到實際坐標值對理論坐標值的偏差Δx=x-Lx,Δy=y-Ly,於是被測軸線的位置度誤差f可得:

f=2(Δx)2+(Δy)2

測量特征參數原則是指測量被測提取要素上具有代表性的參數,用它表示幾何誤差值。應用這種檢測原則測得的幾何誤差值通常不是符合定義的誤差值,而是近似值。例如,用兩點法測量圓柱麵的圓度誤差,在一個橫截麵內的幾個方向上測量直徑,取最大的直徑差值的一半作為該截麵內的圓度誤差值。這樣評定的圓度誤差值不符合最小區域的定義,隻是一個近似值,但應用該原則往往可以簡化測量過程和設備,也不需要複雜的數據處理,經濟實用,一般用於生產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