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普通螺紋的檢測
前麵已經學過螺紋公差的相關知識,那麼如何檢測工件的螺紋誤差呢?可以根據0的要求,分析選擇用什麼規格的計量器具,確定測量部位、測量次數、進行數據處理及判斷工件的合格與否。
6.4.1綜合檢驗法
綜合檢驗法是采用螺紋量規和光滑極限量規對螺紋進行綜合檢驗,它們都由通規(通端)和止規(止端)組成。光滑極限量規用於檢驗內、外螺紋頂徑尺寸的合格性;螺紋量規的通規用於檢驗內、外螺紋的作用中徑及底徑的合格性;螺紋量規的止規用於檢驗內、外螺紋單一中徑的合格性。螺紋量規是按極限尺寸判斷原則設計的,螺紋通規模擬最大實體牙型,因此具有完整的牙型,其長度應等於被檢螺紋的旋合長度,用於檢驗螺紋作用中徑的正確性。若被檢螺紋的作用中徑未超過螺紋的最大實體牙型中徑,且被檢螺紋的底徑也合格,那麼螺紋通規就會在旋合長度內與被檢螺紋順利旋合。
螺紋量規的止規用於檢驗被檢螺紋的單一中徑。為了避免牙型半角誤差及螺距累積誤差對檢驗的影響,止規的牙型常製成截短型牙型,以使止端隻在單一中徑處與被檢螺紋的牙側接觸,並且止端的牙扣隻做出幾牙。
0檢驗外螺紋的示例,用卡規先檢驗外螺紋頂徑的合格性,再用螺紋量規(檢驗外螺紋的稱為螺紋環規)的通端檢驗,若外螺紋的作用中徑合格,且底徑(外螺紋小徑)沒有大於其最大極限尺寸,通端應能在旋合長度內與被檢螺紋旋合。若被檢螺紋的單一中徑合格,螺紋環規的止端不應通過被檢螺紋,但允許旋進最多2~3牙。
0外螺紋的綜合檢驗1檢驗內螺紋的。用光滑極限量規(塞規)檢驗內螺紋頂徑的合格性。再用螺紋量規(螺紋塞規)的通端檢驗內螺紋的作用中徑和底徑,若作用中徑合格且內螺紋的大徑不小於其最小極限尺寸,通規應在旋合長度內與內螺紋旋合。若內螺紋的單一中徑合格,螺紋塞規的止端就不能通過,但允許旋進最多2~3牙。
1內螺紋的綜合檢驗6.4.2單項測量法
(1)用螺紋千分尺測量普通外螺紋中徑
螺紋千分尺的構造與外徑千分尺相似。差別僅在於兩個測量頭的形狀。螺紋千分尺的測量頭製成與螺紋牙型相吻合的形狀,即一個為V形測量頭,與螺紋牙型凸起部分相吻合;另一個為圓錐形測量頭,與螺紋牙型溝槽相吻合。
2螺紋千分尺測量普通外螺紋中徑
1—弓架;2—架砧;3—V形測頭;4—圓錐形測頭;5—測杆;6—內套筒;7—外套筒螺紋千分尺有一套可換測量頭,每對測量頭隻能用來測量一定螺距範圍的螺紋。因此,螺紋千分尺的測量範圍分兩個方麵:一是千分尺的測量範圍,如0~25mm、25~50mm、50~75mm、75~100mm、100~125mm、125~150mm、150~175mm、175~200mm;二是每對測頭所能測量螺距的範圍。
用螺紋千分尺測得的數值是螺紋中徑的實際尺寸,不包括螺距誤差和牙型半角誤差在中徑上的當量值。螺紋千分尺的測量頭是根據牙型角和螺距的標準尺寸製造的,當被測量的外螺紋存在螺距和牙型半角誤差時,測量頭與被測量的外螺紋不能很好地吻合,故測出的螺紋中徑的實際尺寸誤差比較大,一般誤差為0.05~0.20mm,因此,螺紋千分尺隻能用於工序間測量或對粗糙級的螺紋工件測量。
測量步驟如下:
①根據圖紙上普通螺紋公稱尺寸,選擇合適規格的螺紋千分尺。
②測量時,根據被測螺紋螺距大小按螺紋千分尺選擇1、2的測頭型號,依2方式裝入螺紋千分尺,並讀取零位值。
③測量時,應從不同截麵、不同方向多次測量螺紋中徑,從螺紋千分尺中讀取示值後減去零位的代數值,並記錄。
④查出被測螺紋中徑的極限值,判斷其中徑的合格性。
(2)三針測量法測量普通螺紋中徑
用量針測量螺紋中徑,分單針法和三針法測量。單針法常用於大直徑螺紋中徑的測量。這裏主要介紹三針法測量螺紋。
3單針法測量螺紋中徑三針法是用來測量螺紋實際中徑的一種方法,采用3根直徑相等的量針和外徑千分尺進行測量,量針是由量具廠專門生產的。測量時,根據被測螺紋的螺距選擇合適的量針直徑(即量針與牙槽接觸點的軸間距離正好在基本螺距一半處),直接將3根量針分別放在螺紋直徑兩邊的溝槽中,然後用外徑千分尺測出針距M。根據已知的螺距P、牙型半角α2和量針直徑d0的數值,按其幾何關係可計算出單一中徑d2s,即d2s=M-d0(1+1sinα/2)+P2cotα24三針測量法所用量針5三針法測量螺紋中徑對於米製普通三角形螺紋,其牙型半角為α2=30°,代入上式得d2s=M-3d0+32P當螺紋存在牙型半角誤差時,量針與牙槽接觸位置的軸向距離便不在P2處,這就造成了測量誤差,為了減小牙型半角誤差對測量結果的影響,應選取最佳量針直徑d0(最佳),由5(b)可知,有d0(最佳)=13P因此,最後的計算公式可簡化為d2s=M-32d0(最佳)三針法測量螺紋中徑的步驟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