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孔孟與禪宗是中國文化的五大家,他們是中國人的心性所出,最能預示國人的人格與命運。
這五大家好比五嶽,孔子當然就是東嶽泰山,巍然聳立;莊子是西嶽華山,險峻秀美,象征自由;老子是南嶽衡山,楚之靈也;禪宗也就是中嶽嵩山,達摩所在;孟子則是北嶽恒山,一股陽剛、浩然之氣自北而來,彌漫九州。
這五大家又好比五行。老子是水,“上善若水”;孟子是火,浩氣陽剛無匹;莊子是金,“以天地為洪爐,造化為大工”;孔子是木,“天將以夫子為木鐸”;禪宗是“土”,裏麵有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老莊孔孟與禪宗稱為中國文化五大家,是中國人的命脈所在,元氣所在。中國人的前世今生全都在這裏,舍此則無以為國人也。
中國文化五大家有個共同的特點,也是中國文化的最大特點,那就是重視心靈的修養。古代聖賢希望我們做“真人”、做“君子”、做“信士”,說法不同,其義則一:恢複人性(亦即恢複天性)。
寫作本書,其意亦在使人心靈得以解脫,讓人性從無恥的博弈轉向有恥的修養。
本書分五卷講中國文化。第一卷“禪宗解脫之道”是作者的方法論,第二卷“孟子陽剛精神”是全書序篇,第三卷“莊子自由意誌”是全書主體之一,第四卷“孔子富民思想”是全書重點,第五卷“老子無為法典”是全書精髓。
本書力求從新的視角賦予中國文化新的意義。不是就文化談文化,而是重在解決當下國人緊缺的信仰問題。
本書是一次文化整合,提出了新的文化觀。如本書第一次將市場經濟理論與孔子思想結合起來,這在第四卷“孔子富民思想”中有講述。本書每卷皆有新說。
本書用文學筆法將國學通俗化,習慣把身邊的事情、作者自己的思考與老莊孔孟聯係起來講,這樣就不僅是講述前人的層麵了,更使國學生活化,成為與每個人相關聯的國學,是作為人類個體的生活經驗,而不是生硬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