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第三項 信任的修煉(1 / 3)

人生中之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花在工作上的,我們把生命中的一大半時間都給了工作,而留給我們自己和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親人相處的時間卻少到幾乎沒有。如此來說,我們的工作也就是我們的生命。我們如何善待工作,也就是如何善待生命。

所以,工作與我們緊緊想隨,占據了我們生命的全部。也因此,我們沒有什麼理由不將工作做得更好,沒有理由不對工作、職場更加關注和在意。

也因此,我們更有必要修煉自己的職場生涯,修煉出一個好前程。

什麼是信任

你喜歡你目前的工作嗎?你喜歡的工作是什麼?你找工作時把什麼列為最重要的因素?待遇?發展空間?還是寬鬆的環境?

有的人依據外在的條件找工作,比如較高的待遇,較好的環境,較有素質的老板,可是你找工作不會是在找錢,也不是在找環境,更不是在找老板;有的人依據內在的條件找工作,比如是否符合自己的特長,符合自己的興趣,職位是否有發展前途,公司是否有更高的發展空間,公司實力如何等等,這些才是一個人找工作時更應該重視的問題。

我們大多數人都犯了一個同樣的錯誤,那就是總是依據待遇或者公司的名氣來找工作,“工作就是為了掙錢”,不是嗎?有人總是這樣質問。可是,如果你的特長和興趣在繪畫上,讓你去搞寫作,即使給你開出再高的待遇,你會去嗎?即使你去做的話,也會感到枯燥無味,不僅做不好,反而有被辭職的危險。這樣一來,別說拿到較高的待遇,就連正常的待遇都不可能拿到了。所以,找工作還是找跟自己興趣特長相符合的來做,這樣才能做的更好,才能更有前途可言。

我有一個朋友,他大學畢業後不是像大多數人一樣馬上找到一份工作掙錢,而是跑到一個大公司做免費幫工,直到兩個月以後,我們才明白,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非常喜歡那份工作,而當時依據他的學曆和毫無經驗的條件,想要被錄用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是他懇求老板給他一個機會,不要一分錢,如果這兩個月內老板不滿意,他以後就不會再來。

而事實上,第二個月老板就給了他一個月的薪水,第三個月還漲了工資。事後,我們問他有何秘訣時,他告訴我們說,其實隻是做喜歡的事而已,並無其他。

做你喜歡的工作,那麼成功的幾率才會更大一些。而那些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的人,如果一味“賴“在自己乏味的工作中不趁早離開,隻能是自毀前程。

有一位醫生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因為他受不了病人那種痛苦的表情和生死離別的場麵,他想轉行,卻遲遲下不了決心。因為他已經學了二十幾年的醫學,如果突然換一份其他工作,會感到很不適應。盡管不喜歡,卻無法拋開這份做了多年的工作,還有相當不錯的職位和薪水。

他想如果換了其他行業,不知道會不會還有這樣好的待遇和職位,而且萬一自己做了一段時間後又不喜歡的話,再回頭就很難了。這種思想整天纏著他,而現實中對本工作的厭倦又壓抑著他,他一色時間找不到解決的好辦法,很是苦惱無奈,隻能這樣繼續下去,遲遲沒能換得了工作。

就這樣,他的青春歲月一晃而過,直到40歲了,他還是沒能下定決心,他想現在自己在本行業中算是老手了,正是吃香的時候,如果再去換其他工作,景況不知如何呢!再幹兩年再說吧!於是,他又很乏味地幹了下去。

直到到了50歲,他該退休了,他才猛然警醒,原來時光不待人,他現在再想去換工作,已經沒有多少時光了。而他這一生中的工作也並沒有作出什麼大的成就來,隻不過掙了幾十年的工資而已,可隻有他自己明白他的工作到底快樂不快樂。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這個坎,感到失去了動力,遇到事業的瓶頸而沒有辦法突破、很多人不斷地征求別人的意見,卻不得不照著一般的生活方式進行。凡事沒有進展,原地踏步,這些當然不是他們想要的,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們當中卻很少有人試著去改變自己的狀況。其實,要找出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隻需要把自己認為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條件列出來就一目了然了。

如果你對目前的工作感到乏味,提不起興趣,那就當機立斷,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趕緊轉行,如果等到年老時再懊悔當初,一切都已晚矣!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是是令人興奮的,也更容易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並最終取得卓越成就。

如果你能在剛開始時當機立斷,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在知道自己已經走錯了方向時,就及時地掉轉頭,朝正確的方向走,那麼有誰能說你不會到達理想的目的地呢?如果明知錯了還繼續走下去,最終會一敗塗地。

很多年前,一位名人講過一句話:“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會有所成就。”

做你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其實是很困難的。大多數的人,多半都在做他們討厭的工作,卻又必須逼自己把討厭的事情做到最好。

有一位音樂家一生中換了無數份工作,但他一直過得很開心,事業也很成功,那麼他是如何作到的呢?

我們聽聽他是怎麼說的吧:

“從小到大,我一直很喜歡運動和數學。我不僅擔任過體育股長和籃球、乒乓球隊長隊長,也是校田徑隊的傑出運動員,我曾經想過要如何把興趣發展成職業,也曾經夢想成為張德培第二。

但是我還是不斷地問自己:這些真的是我自己想要的嗎?我願意把運動當成我一輩子的終生事業嗎?後來我發現:靠體力過生活,並不是我真正喜歡過的生活,雖然我非常喜歡運動。

在高中和大學的時候,我的數學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於是我也曾經想過,要當一位數學教授。

但是我很快發現這個職位並不適合我,因為,它不符合我心中的職業定位,我的職業定位是:時間可以由我自由掌握,要能不斷地接觸人,因為我喜歡人群。它要對社會有所貢獻。它可以讓我有環遊世界的機會。它能夠不斷地給我提供學習與成長的機會。它必須能夠不斷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可以跟一些成功的朋友交往;收入的狀況可以由我的努力來控製。

當列出這些條件時,我發現,當一位數學教授並不能達到我得職業定位,於是,我又開始另一個可以當我終生事業的工作。

十八歲的時候,我接觸了房產銷售業,因為我很喜歡跟人打交道,我想自己應該可以做得不錯;真正進入了這個行業之後,我才發現這個行業有非常大的特色,但是我的個性似乎並不適合,於是,我又轉行了。

從十八歲到二十一歲,我陸陸續續換了十六份不同的工作,可是每次換工作之前,我從來都沒有仔細想過:“我到底要的是什麼?”直至我把那些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條件列出來。

後來我發現,我有著不超越於別人之上的音樂天賦,我天生對音樂感興趣,而且常常自己作曲,自己唱歌,很多人都說我唱得很好,詞寫得也不錯。於是我又打算向音樂領域進軍。

有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一個自學成才得音樂大師,他給了我很大啟發,也讓我堅定了走音樂這條路。

當我一踏入這個行業後,我就發現,我在工作的第一天就充滿了使不完的幹勁。這個工作完全符合我所列出來種種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條件,當我了解到這件事以後中,我知道,這就是我畢生所尋找的方向。

至此,經過了七八年的堅持,我終於可以在這個行業嶄露頭角,讓非常多的人和我的賞得到非常具體的幫助。

現在回頭想當初不斷換工作的情況,我覺得每一份工作都給了我很多經驗,使我受益匪淺。以前,我一直把賺錢當成非常重要的目標,後來我才發現,賺錢並不是全部,隻有真心喜歡一樣事物時才會做得更好,做得長久。”

成功提醒:

做你真正喜歡的工作,年輕時不要太看重金錢等外在的東西,在選擇一份工作時,要先考慮它是否符合自己的胃口和能力,如果發現不符合,就趕快換掉,隻有你真心喜歡的工作,你才能做出一番成就來。

信任的力量

為了尋覓一顆米粒,小小的螞蟻寧可翻山越嶺,爬上爬下;為了把食物馱回家,小小的螞蟻寧可無數次地從山頭滾下,然後又重新趕路。螞蟻是最勤奮的動物,也許這已得到世界上大多數人的公認。螞蟻的一生都是在不停的忙碌中度過的,除非是下雨天,螞蟻才會允許自己休息一下,除此之外的時間裏螞蟻都在重複著相同的工作而從不懈怠。

如果我們也能像螞蟻那樣勤奮工作而不倦怠,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能成功呢?

喬·雷諾茲曾說過:“如果你富於天資,勤奮可以發揮它的作用如果你智力平庸,勤奮可以彌補它的不足。”

愛因斯坦也說:“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它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天道酬勤,成功不是無緣無故到來的,失敗也不是無緣無故降臨的,隻有那些不肯付出辛苦汗水的人才是人生最大的失敗。在成功的道路 上,除了勤奮,是沒有任何捷徑可走的,在每個成功者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勤勞的好習慣。

一位著名的鋼琴家,最擅長演奏旋律複雜多變的樂曲,他高深的琴技很受喜愛古典音樂者的欣賞。

有天晚上,這位鋼琴家舉行音樂演奏會,有位聽眾聽了他出神入化的演奏之後,簡直無法相信這是來自於人間的曲子,他固執地認定這位鋼琴家一定是用了什麼魔力的琴才彈出的這麼優美的曲子。於是他要求鋼琴家允許他看一下這架具有魔力的鋼琴。

然而他發現這跟普通的琴沒什麼兩樣,他心裏覺的很奇怪。鋼琴家看出他的心事,便笑著問:“你覺的奇怪是嗎?老實告訴你,隨便什麼東西,隻要上麵有弦,我都能拉出美妙的聲音。”

那人便問:“鞋子也可以嗎?”

小提琴家回答:“當然可以。”

“不可能”,那人驚奇地叫道,但他還是立刻脫下有些破舊的皮鞋遞給他,他接過皮鞋,在上麵釘了幾根釘子,又裝上幾根弦,準備停當,便拉了起來。令人驚奇的是,皮鞋被他彈出的曲調竟跟鋼琴沒什麼兩樣。

離開勤奮,成功隻能是一場空談,天下沒有不經過勤奮努力而得來的收獲。成功是勤奮得來的,隻有辛勤勞動,才會有豐厚的人生回報。即使給你一座金山,你無所事事,也遲早有一天會坐吃山空的。

華羅庚教授曾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作為世界體壇冉冉升起的巨星姚明以親身經曆證明了這句話的正確性。姚明的成功與他自己的勤奮是分不開的。在NBA裏,就體質而言,他並無優勢,但不相信命運的姚明相信勤能補拙。雖然剛剛打球時,他連跑都跑不好,但是他相信隻要經過訓練,熟能生巧,於是他加緊訓練,並不比其他隊員落後,那時姚明一天從早到晚要練四次,甚至到了晚上也要訓練,沒有星期天,每天的事情除了訓練還是訓練,以致那時負責給隊員洗衣服的師傅說:“姚明是出汗最多的一個,大冬天裏,他的毛巾也能擰出汗來!”

曾參,孔子的弟子。他天資愚笨,然而他勤奮好學,終有所成,孔子的著作就是由資質魯鈍的曾參傳習下來的。愚笨不要緊,隻要肯勤奮。魯迅說:“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他還說:“其實即使是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兒童一樣,絕不會就是一首好詩。”

如今人才濟濟,競爭激烈,要想從中做出一番成就,離開勤奮簡直沒有任何希望。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的英雄所憑借的絕不是安逸中的空想,而是艱苦中的勤勉和奮發。

然而,有多少人既渴望贏得成功,又不願意勤奮努力工作,他們認為隻有那些傻瓜和笨蛋才會一刻不停地辛勞,而天資聰穎的人是不需要付出就會有收獲的。這些人整天懶懶散散,幻想一夜成功,卻遲遲不見他們的行動,更不見他們挑燈夜讀、披星戴月,他們往往希望工作輕輕鬆鬆、又可得到較高的報酬,可是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不勞而獲的下場是什麼樣子?到大街上看那些乞丐就明白了。乞丐當初也是和正常人一樣有著正常的頭腦和體力,隻是後來他們懶惰成性,幻想不勞而獲的美好生活,於是他們不再像大多數人一樣辛勤勞作,而是渴望哪天老天爺突然大發慈悲而賜予他黃金萬兩,隻可惜,他不僅沒有得到老天爺的賞賜,反而將自己原有的財產也揮霍掉了,於是他們隻好上街乞討,認為這才是唯一兩全齊美的辦法——既不用出力,又可得到金錢。但是他們忘了,他們卻出賣了自己的尊嚴乃至整個靈魂——一個淪落到靠別人施舍而生存的人已經不能算得上人了。

所有的成功之花都需要滴滴汗水的澆灌,所有舞台上的笑容都需要台下千萬次淚水的浸泡,世界是公平的,一份汗水一分收獲,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成功提醒:

永遠比別人勤奮一點:如果你能8點鍾上班,就不要拖到8點半;如果你能在周一把工作完成,那就不要拖到周二;如果你能把玩遊戲的時間用到工作上,那就不要在任何時間玩遊戲;如果你能將本來3分鍾的彙報縮簡到2分鍾,那就不要總是浪費那1分鍾……珍惜時間,克製貪玩,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在心裏告訴自己不準偷懶,才能做到真正的勤奮。

。 誠信做人

在某個寒冬臘月的一天,一個賣饅頭的人和一個賣棉衣的人同時被風雪困在一座破廟中。第一天半夜,賣饅頭的人很冷,賣棉衣的人很餓,但他們都不開口向對方求救,因為他們都相信對方會先開口。

就這樣等到天明了,雪還是沒有停,過了一會,賣饅頭的對自己說:“吃一個饅頭。”賣棉衣的也對自己說:“穿上件棉衣。”

第二天,賣饅頭的又說:“再吃一個饅頭。”賣棉衣的也說:“再穿上件棉衣。”

就這樣,賣饅頭的一個一個吃饅頭,賣棉衣的一條一條穿棉衣,誰也不願向對方求助。第三天晚上,賣饅頭的凍死了,賣棉衣的餓死了。

兩個同時遭遇困難的人卻由於自私而雙雙喪命,其實,隻要他們有點合作精神的話,互相交換手中的東西給對方,那麼他們還能有凍死和餓死的後果嗎?

同樣,不懂得合作隻能自取滅亡,三隻老鼠就是如此。

有三隻老鼠發現了一個盛滿了油的油缸,它們很高興終於可以吃到美味了,於是結伴去偷油喝。到了之後一看,油缸太深了,油在缸底,它們根本喝不到油,最後它們終於想出了一個很棒的辦法,就是一隻咬著另一隻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它們取得一致的共識:大家輪流喝油,有福同享。

第一隻老鼠最先下去了,它看到缸底那麼一點油,僅供一個人喝,於是它想:“油隻有這麼一點點,大家輪流喝多不過癮,今天算我運氣好,不如自己喝個痛快。”加在中間的第二個老鼠往下一看,大吃一驚,不禁想:“才那麼一點油夠誰喝呢?萬一讓第一隻老鼠把油喝光了,我豈不是要喝西北風嗎?我為什麼要這麼辛苦的吊在中間讓第一隻老鼠獨自享受呢?我看還是把它放了,幹脆自己跳下去喝個痛快!”第三隻老鼠則在上麵想:“油是那麼少,等它們兩個吃飽喝足,哪裏還有我的份,倒不如趁這個時候把它們放了,自己跳到缸底喝個飽。”

接下來,第二隻老鼠就放了第一隻老鼠的尾巴,趕緊跳到缸裏去了。第三隻老鼠也迅速放了第二隻老鼠的尾巴,跳到了缸裏。它們爭先恐後的跳到缸底,搶著喝那少得可憐的一點油,結果它們誰也沒喝上,倒是全身上下都沾滿了油。它們渾身濕透,一副狼狽不堪的樣子。等到它們想要爬上來時,才發現缸太深,而且到處是油,爬一下就會打滑,想要爬上來簡直難如登天。結果它們精疲力盡,再也沒能爬出油缸。

自己想要喝到油,又擔心被別人喝了去,三隻老鼠就這樣因自私而喪了小命。如果剛開始它們能夠好好地合作,一個咬住一個的尾巴,興許都能喝上,但是它們都害怕別人喝了去,於是自私的它們隻能白白送了命。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想要做成一件事就需要與別人合作,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就能互惠互利,讓合作的雙方都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