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瑤公主這句話一出口,立馬周圍就有許多雙若有若無的目光落在賀常棣身上。
有探究的,有嫉妒的,有鄙夷的,更有不懷好意的……
賀常棣並沒想到樂瑤公主會提這樣有些過分的要求。
要說他與樂瑤公主的交集,也莫非就是之前他為了盡快進入承平帝的視線,利用上一世的記憶故意救了她一次,後來樂瑤公主找機會見了他幾次,那時候樂瑤公主才十歲,賀常棣哪裏會多想什麼。
後來他就去了北境拚軍功,今年過了年北境大勝後他才回來,再見到樂瑤公主也是宮中的幾次宴會裏,見到了也不過點了頭了事。
賀常棣雖然從心底抵觸樂瑤公主的這種做法,但也沒有想的特別多,在他眼裏,樂瑤公主真還隻是個沒長大的小女孩。
他站著一動不動,仍是那張冷酷的俊顏,清雋的氣質。
承平帝顯然也並不清楚女兒真正的心思,他想起去年賀常棣曾經救過女兒,現在想要讓賀常棣送她回營地,恐怕是因為女兒對救命恩人的依賴。賀常棣因為以前救過她,能給她安全感。
他看了賀三郎一眼,開口,“安遠侯,你送公主回去。”
承平帝都親自發了話,賀常棣隻能遵從,他上前一步,從小郡王手中接過樂瑤公主,隨即帶著元洲等護衛,上馬直奔營地。
樂瑤公主腿上的傷不能耽擱。
承平帝瞧著賀常棣帶著樂瑤公主離開,頓了一頓不知道在想什麼,隨後跨上馬,帶著眾臣朝著山林深處而去。
女兒受了傷,他也沒什麼春獵的心思了。
但是帶著這麼多大臣和勳貴子弟出來,直接返回又不太好,隻能打起精神應付著轉了一圈。
楚璉她們這些女眷在涼棚坐著喝茶看風景,這次,她就坐在魏王妃和端佳郡主的身邊。
坐在最上首的當然是韋貴妃,而後就是各位王爺的王妃以及皇室宗親的女眷。
這麼一瞧,也有好些人,三個看棚都坐滿了。
端佳郡主將一顆錦繡剝好的核桃仁扔進嘴裏,朝著安敏縣主的方向翻了個白眼。
魏王妃看到她的舉動瞪了她一眼,“端佳,不得無禮。”
楚璉就坐在端佳郡主身邊,聞言也往安敏縣主那邊看了一眼。
此時安敏縣主正與幾位郡主縣主聊的火熱。
本朝公主縣主鄉君這類皇家宗親女子封號是沒有封地的,並非像是唐朝那般女子也能有封地,或許會賜予一定的田產,但與男子待遇天差地別。
就算是皇家的金枝玉葉若是沒有當權者的照拂也照樣沒多少地位。
安敏縣主的母親安德公主就是這樣一個人。
安德公主排行第八,母妃身份低微,是先帝醉酒後寵幸的一個低等宮女,後來因為誕安德公主時難產,沒多久就過世了。
宮中都傳言安德公主克母,所以沒有宮妃願意撫養她。
她年幼時在皇宮裏與宮女生活在一起,有時候甚至還吃不飽,後來承平帝登基,安德公主才有了封號。
不過,因為在宮中蹉跎,安德公主成親的時候已過了花期,更是在快三十的時候才得了安敏縣主一個女兒,因為安德公主勢微,駙馬納了兩房妾侍,兩房妾侍各生下了一名庶子。
正因為有庶子存在,安敏縣主家裏並不和諧。
楚璉收回視線,輕聲問了身邊的端佳郡主一句,“怎麼了?”
端佳郡主嗤笑了一聲,“我就是看她不爽,楚六,你記得離這個人遠點。”
楚璉回憶原書中之前的情節,這位安敏縣主書中也不過是簡單描寫了幾句,其他的什麼並無介紹。
還不等端佳郡主給楚璉詳細解釋安敏縣主為何不好時,就聽到對麵安敏縣主所在的那桌一陣騷動。
隨即就是一陣年輕女子的笑聲。
所有人都聽見一個如黃鸝般嬌嫩的聲音笑嘻嘻的道:“貴妃娘娘,你瞧我們光坐在這看棚裏多無聊,聖上他們去獵場要到傍晚時分才能回來呢!”
“說話的是南漳郡主。”端佳郡主在楚璉耳邊小聲告訴她。
南漳郡主是樂文王的小女兒,雖是宗親,但是身份地位一般,樂文王是先帝親兄弟趙王的二子,到南漳郡主這一代,其實血脈已經開始遠了。
不過這位南漳郡主口才好,經常在一些上流宴會裏露臉,給京中好些貴婦留下了深刻印象,就算是韋貴妃也喜歡她那張嘴皮子。
南漳郡主的封號就是她那張嘴說來的,這麼一想,也真是個人才了。
這南漳郡主的身份就猶如現在上流社會的交際花,在真正手握重權的人眼中不值一提。
韋貴妃坐在上首端雅的一笑,“你這鬼靈精的,才這麼一會兒,就坐不住了?怎的,是不是想到了什麼好玩的法子,來給本宮說說。”
“娘娘真是睿智,我這些小把戲隻一眼就被娘娘看穿了。既然娘娘不嫌棄我,發話了,那我就鬥膽提個建議。”說著,南漳郡主一雙微微上挑的丹鳳眼在碩大的看棚裏掃了一圈,她麵上帶著笑意,讓人瞧了覺得她很容易親近。
“我們雖說是女子,但也並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雖然達不到司馬將軍那樣的高度,但論起騎馬,想必在座的沒有不會的吧!不如我們來一場馬球如何?”
大武朝不管是馬球還是蹴鞠都非常流行。
因為馬匹昂貴,所以民間多是蹴鞠推廣度更大一點,有時在盛京城街頭,都能看到相約蹴鞠的年輕人。
而馬球大多是貴族活動。
貴族女子也基本都會。
女子馬球相較於男子更溫和些,所用長杆和球都不一樣,人數也比男子少,打馬球時的馬匹都是千挑萬選出來最溫馴的小母馬。
一般來說基本上是沒有風險的。
這項活動也是女子少有的能展示自己運動天賦的項目了。
韋貴妃顯然是被南漳郡主一句話說動了,她笑起來,“南漳的提議好,既都出來了,我們也放鬆放鬆,今兒大家都穿了騎裝,若是不彰顯一番巾幗風姿,這騎裝不是白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