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它一看自己的身高在葡萄架下顯得如此的渺小,便傷心地哭了起來了。它傷心為什麼自己如此矮小,如果像大象那樣,不是想吃什麼就能吃什麼了嗎?它傷心為什麼葡萄架如此高,自己辛辛苦苦等了一年,本以為能吃到,卻沒想到是這種結果。
這隻老狐狸的表現,我們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倒退”,即個體在遇到挫折時,從人格發展的較高階段退到人格發展的較低階段。
這隻老狐狸在覺得自己摘不到葡萄後,它沒有去想辦法解決問題,而是表現出了典型的逃避心理。逃避心理就是回避心理,即在現實生活中,自己與社會及他人發生矛盾及衝突時,不能自覺地解決矛盾、衝突,而躲避矛盾、衝突的心理現象。逃避心理是一種消極的悲觀心理,它會產生諸多不良後果,尤其是不能解決問題。
有的人在遇到障礙的時候會選擇逃避,但逃避並不能夠把事情解決,甚至有的時候,逃避還會損失更多的東西。當我們在遇到障礙的時候,要勇敢地把它移開。很多時候,移開了障礙才會得到新的機會。
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國王,他懂得如何教導自己的臣民養成好習慣,他非常注重培養人民的勤勉與細心。
他常說:“如果人民隻會抱怨或期待他人幫自己解決問題,那麼好事就不會降臨這個國家,上帝隻賜福給那些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的人。”
一天晚上,趁其他人都睡了,他把一塊大石頭放在通往皇宮的路上,然後躲在一邊觀察會發生什麼事情。
首先,迎麵而來的是一個農夫,馬車上載滿了穀物。
“是誰這麼粗心大意?”他邊說邊把馬車轉向,繞過石頭。“為什麼這些懶人不把石頭移走?”盡管他在不斷地抱怨其他人的懶惰,他卻碰都沒碰那塊石頭。
過了一會兒,一位年輕的戰士唱著歌走近了。他心中還想著自己在戰場上的英勇,並未看到石頭,直到石頭差點將他絆倒。他生氣地舉起劍,咆哮著責罵過路人的懶惰,竟然沒有誰把它搬走。他跨過石頭走遠了。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許多人打此經過,但依然沒有人設法移動這塊石頭。
直到一天晚上,一個貧窮的青年正好經過。每天,天一亮他就到外麵幹活,非常疲憊。但是他看到了這塊石頭,自言自語:“這麼黑的天,如果有人經過這裏會被石頭絆倒的,我要把它挪開。”
年輕人開始搬石頭,石頭很大,他又非常勞累,移動起來很艱難,但是他最終還是將它移到了路的旁邊。但讓他驚訝的是,石頭移開之後,下麵竟然有一個盒子。盒子上麵寫著一句話:“送給挪開石頭的人。”他打開蓋子,裏麵裝滿了金子!
當農夫與戰士以及其他人聽到消息後,馬上聚集到曾經放石頭的地方,在附近仔細尋找,希望也能發現一塊黃金,但他們失望了。
國王對他們說:“我們經常會遇到障礙與重擔。如果選擇繞過,可能會因此失去成功的機會,逃避的代價往往是失望。”
再來看下麵的這個故事。
有兩個落難者,借助於救生衣,總算遊到了一個小島上,但是烈日炎炎,他們口幹舌燥。
甲歎口氣說:“沒想到守著這麼多的水,我們卻會有渴死的危險。”
乙說:“是啊,誰又能來救救我們呢?”
這時候,一隻海燕飛了過來,對他們說:“左前方有一口淡水井,你們快去那裏飽飲一頓吧。”
“茫茫大海,哪裏來的淡水井?”甲沮喪極了。
乙說:“與其在這兒渴死,還不如去看看呢?”
甲說:“去也隻能是白白消耗能量罷了。你真是傻瓜,我還想再多活一會兒呢!”
結果,乙遊過去了真的找到了一口淡水井,而甲卻在絕望中渴死了。
當我們陷入困境時,本來是有擺脫困境的辦法的,但是由於消極心態的作用,阻止了去嚐試,所以一直在困境中掙紮。在身處困境時,隻有敢於嚐試,才有機會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