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它看到了自己的能力與高高的葡萄架之間的差距,認識到以現在的水平和能力想吃到葡萄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它決定利用時間給自己充下電,報了一個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采摘葡萄的技術,最後如願以償地吃到了葡萄。
這隻老狐狸采用的是問題指向應對策略,它能夠正確分析自己和問題的關係和性質,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是一種比較好的應對方式。這隻老狐狸的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擁有好學的心態。
這隻老狐狸之所以能最後吃到了葡萄,和它善於學習的心態是分不開的。怎麼樣才能摘到葡萄呢?現在的能力不夠啊,怎麼辦?給自己充充電。自身的素質提高了,能力上去了,摘葡萄就自然不在話下了。
每個人都仰慕成功者,甚至許多人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可是真正紮紮實實、勤奮努力的人卻少之又少。勤奮才是成功的階梯。智慧不是自然的恩賜,而是勤奮的結果。隻有把握住勤奮的鑰匙,才能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勤奮是成功的敲門磚。如果真想有所成就,就應當靜下心來,拿起勤奮這塊敲門磚去敲門。
在漢朝時,有個叫匡衡的少年,他非常勤奮好學。由於家裏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糊口。隻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但是,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些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裏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裏白幹活不要報酬,隻要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了西漢時有名的學者。
時間就像金錢,它也是可以一分一秒地被積攢起來的。不管時間是長還是短,我們都應該善加利用,就算是我們生活中的一滴閑暇時光也要充分地利用起來,不要讓任何一個可以發展自我的機會從身邊溜走。不要放過閑暇的時光,它同樣有黃金般的價值。
美國副總統亨利·威爾遜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當他還在搖籃裏牙牙學語的時候,貧窮就已經向他露出了猙獰的麵孔。威爾遜10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家,在外麵當了11年的學徒工,每年隻能接受一個月的學校教育。
在經過11年的艱辛工作之後,他終於得到了一頭牛和六隻綿羊作為報酬。他把它們換成了84美元。他知道錢來得艱難,所以絕不浪費,他從來沒有在娛樂上花過一個美元,每個美分都是經過精心算計的。
在他21歲之前,他已經設法讀了1000本好書。這對一個農場裏的孩子來說,是件不容易的事。在離開農場之後,他徒步到100英裏之外的馬薩諸塞州的內蒂克去學習皮匠手藝。他風塵仆仆地經過了波士頓,在那裏他可以看見邦克希爾紀念碑和其他曆史名勝。整個旅行他隻花費了一美元六美分。
在他度過了21歲生日後的第一個月,就帶著一隊人馬進入了人跡罕至的大森林,在那裏采伐圓木。威爾遜每天都是在天際的第一抹曙光出現之前起床,然後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星星出來為止。在一個月夜以繼日的辛勞努力之後,他獲得了6美元的報酬。
在這樣的窮途困境中,威爾遜先生下決心,不讓任何一個發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機會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樣深刻地理解閑暇時光的價值。他像抓住黃金一樣緊緊地抓住了零星的時間,不讓一分一秒無所作為地從指縫間白白流走。
12年之後,他在政界脫穎而出,進入了國會,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學習,要向有學識的人學習,這個過程可能需要降低自己的身份,適當降低一下自己的目標,但這是值得的。欲速則不達,給自己定過高的目標,有時非但不會增加前進的動力,反而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所以,試著降低自己的物質目標以及事業野心,有時會帶來許多機會,從而更容易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