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傳正信息,少給負信息
用正常的眼光看別人,用反常的眼光看孩子,是當今父母普遍存在的問題。隻要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就懷疑自己的孩子有毛病,有的家長甚至當著孩子的麵說孩子有病,這本身就不正常。我們不該讓孩子的頭上從小就籠罩著“有病”的陰雲。
我想起一個外國男孩的事兒。他出生時就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後來爸爸媽媽告訴他,所有的人都是這樣,他們所以跑起來那麼自如,是下功夫練出來的。孩子的爸爸媽媽始終把孩子看成正常人,一樣讓他參加體育活動,一樣讓他去跑步……這個孩子雖然身體有殘疾,可心理一直很正常。經過刻苦鍛煉,終於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
這叫什麼?正信息對孩子來說,“有病”就是負信息,“沒病”是正信息。在正信息中長大的殘疾孩子,肢體雖然不健全,但心理是健康的;在負信息中長大的孩子,肢體雖然健全,可心理有病,總懷疑自己有病,時間一長,真會出毛病。
有位媽媽很不負責任,她的女兒一年級時成績較差,她十分焦急。一天老師對她說,你的孩子是弱智,送到弱智學校去吧!這位媽媽信以為真,沒有經過醫院鑒定,就把女兒送進了弱智學校。上六年級時,女兒參加全區弱智學生運動會,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結果一體檢,醫生說她是個完全正常的孩子,成績不算數。記者聞訊前來采訪這個“假弱智生”,問她這六年的感受。女孩說,剛剛來弱智學校的時候,覺得周圍的人說話走路都不正常,可沒過多久,周圍的人卻認為她“不正常”、“有病”。她也開始學著弱智生走路說話的樣子,慢慢地,別人看她“正常”了,她就真的變成“弱智”了。
可以說,是環境改變了人,把正常人變成了不正常的人。
如果父母有了反常心理,總懷疑原本正常的孩子不正常,自己總是處在緊張、焦慮之中,這樣不僅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孩子的正常成長,使一些孩子小小的年紀就患上糖尿病、高血壓、哮喘等大人的常見疾病。因為父母精神一緊張,小孩立刻就能感覺出來。成人體內具有了一定的抵抗力,所以有時沒有什麼症狀,而孩子的抵抗力差,隻好替父母生病了。
怎樣讓自己變得輕鬆呢?那就恢複正常吧!當你學會用正常的眼光、發展的眼光看孩子,你就會理解孩子的心理,原諒孩子的過失,看到孩子的長處,你就會發現“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今天的父母對孩子多有煩惱,少有驚喜,原因在於不是用心去賞識自己的孩子,而總是盯著別人的孩子不放。
3.多用肯定式,少用否定語
肯定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正信息;否定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負信息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語言來完成的。家庭語言是一種最有影響力和滲透力的家庭教育方法孩子筆下的媽媽和一些兒童教育專家研究的結果表明,年輕的媽媽使用最多的不良語言有三種,我們將這些語言稱為“家庭紅燈”。
(1)否定詞
孩子們在家每天所聽到的、媽媽常講的詞語中,由“不”組成的否定詞最多:“不聰明”、“不許”、“不能”、“不要”、“不行”……有個孩子在一篇名叫《我想說》中,寫了媽媽講的很多很多“不許”的語言:“不可以”、“不許淘氣”、“不乖”、“不許玩沙子”、“不許晚回來”、“不許去同學家”、“不許看電視”、“不許亂花錢”……
這種家庭的子女教育是由一連串的“不許”組成的,家長像警察似的,他們的任務是不斷向孩子亮起紅燈。可是,準許幹什麼,家長又沒說。於是孩子隻有不斷地犯錯誤,不斷地受指責。